「李延明師父文章研讀交流會」分享紀錄(五/六)

研讀文章:如何突破練養生技術的瓶頸
(文章內容刊登於本網站: http://www.youngsheng.org/life/article/13 )
主持人:台灣養生書苑負責人 周秀珍
參與地區:美國亞特蘭大、北加州,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
分享人:李沅萍(美國亞特蘭大總苑)
要說出師父文章的重點在哪,我覺得整篇都很重要。我分享我的學習經過。
16年前還未學習之前,我有滿嚴重的凍結肩,幾乎無法開車,但是在美國,開車是基本技能,那時孩子的接送都須要自己開車,但是當我無法開車時,我只能找朋友,而朋友也就必須放下手邊的事情去幫我負責我該負的責任。凍結肩雖不是致命的病,但讓我意識到我自己沒辦法盡到自己的責任時,我必須麻煩別人,別人必須放下自己的事情來幫我。
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我見到大師姐(Sandra)和師父。那時大師姐跟我講了一句話,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小薇,就算妳身旁的人再愛妳,但有一天妳有病痛的時候,沒有人有辦法代替妳。」那時我意識到長久以來,不管是為人妻、人媳、女兒、媽媽,十幾二十年下來,唯獨沒有做到的就是照顧好我自己的身體健康。大師姐的點醒,我告訴自己不能做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我必須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從那時我就持續的學習到現在。中間也遇到過瓶頸,但我把「照顧好自己」,當成是我的終身目標的時候,遇到任何的瓶頸,這一份心力會幫我一個一個的去跨越。
至於我們的障礙來自於哪裡呢? 如果我們單看功法,就是對功法的認識,功法是可以百分之百提昇我們內在的自癒能力,而不須要借助外來的手段。因為當我有凍結肩,還沒開始練養生技術之前,我有試著去找人做推拿、針灸。針灸是馬上有效果,但一星期之後病症又回來了,不但沒有辦法根治,還要花大量的金錢。我意識到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從我的內在去解決我根本上的問題,那真的是惠而不費。唯一的是自己必須要付出,但我覺得「為自己付出」是很合理的事情。
當我要瞭解這個功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去瞭解這技術背後的理論是什麼,這是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就要有這方面的知識和認知。再來是看我們自己,功法單獨拿出來是百分之百,但是什麼人去用這個功法,這個人佔百分之五十,那個時候功法就是佔百份之五十。不過常常有很多人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比如練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些病痛又回來了,而大部份的人都是第一個懷疑功法,但他們忽視了功法是客觀因素,真正的主觀因素是在自己身上。
我們想想看,我們每天的生活是一個關係網,如母女關係,還有夫妻、父母、子女、工作伙伴、朋友等等的關係,我們每天都是在一個生活網之中,通常人跟人之間,一個關係的和諧與否,是造成我們情緒起伏的一個很大的徵結。
所以當你遇到一些瓶頸的時候,我們要問自己為什麼沒有辦法達到練養生技術的效果,是什麼造成我的能量的消耗大於我的收入,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晚上練養生技術的時候不能入靜。我們要看看自己的主觀因素在哪、我這些日子,我跟週邊的每個關係的處理是否發生了什麼問題。
所以真正能夠管理情緒的能力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能力!其次是對養生技術的信心。第三是掌握功法的能力。我一開始的技術並不是全方位都能做到,因為當時手沒有辦法舉得夠高,我告訴自己,我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訓練自己,從哪個地方最弱做起,達到百分之七、八十時,我再專注其它的要領,每個環節都會影響我收腹提肛的力量,而我可以去慢慢的補捉這些能力。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我們都是在跟人打交道,所以我們處理人際關係才是一個根本的問題,而且處理人際關係,通常也是跟我們的心態很有關係,一件事情到我們心裡是產生正面還是負面的理解。還有很重要的是夫妻之間,師父文章裡提寫的很清楚,關於男人跟女人,男人是理性的角度,看事情絕對是從理性的角度,但是女人不一樣,女人是很感性的,所以我們常常是理性和感性的角度不一樣而起爭執。
所以我們如果能夠都瞭解一點男人跟女人本質上的不同時,我們就會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減少我們情緒上的大量消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