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明師父文章研讀交流會」分享紀錄(四/六)
研讀文章:如何突破練養生技術的瓶頸
(文章內容刊登於本網站: http://www.youngsheng.org/life/article/13 )
主持人:台灣養生書苑負責人 周秀珍
參與地區:美國亞特蘭大、北加州,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
分享人:David、家財、麗珠:
*David分享(新加坡養生書苑苑長)
新加坡持續辦活動已有六、七年,來來去去的人很多,就如師父文章所說,來學習的人,其心態就有滿杯、半杯、漏杯三種,我們義工都想把那麼好的養生技術分享他人,但我們沒那個能力讓每個人都能掌握住,持續學習。他們首先要給自己學習的機會,義工才有機會將技術和文化傳給他們。
他們必須要開竅,要有信仰,必須根據自己的知識去研究我們養生技術的理論,理論的技術點何在。我們的技術不像一般的技術,有些方法,其說法很玄,法力無邊,讓人摸不著重點。
我們的原理是踏踏實實的,所以學習者首先要建立信仰,才能跟得上。參加團練是主要的條件,否則義工再怎麼想改變他也沒用,他自己也不給自己機會。
一個性格的養成是長期的,想要有健康的身體,不是一天就能看到效果,在時間上是很重要的。參加團練、活動,義工才有辦法對其講解文化與知識。
練養生技術是很苦,也會有瓶頸,因此須要時間,一開始只能練幾分鐘或半小時都不要緊。重要的是要改變思想,而這也不是一個或兩個講座就能開竅的,是須要長期的學習。機會是學習者自己要把握的,不要只是到處聽講座,卻沒有一樣精通,永遠看不到效果。
我一路來用一個比喻讓大家理解我們的技術。養生技術就像一輛跑車,時速能跑四百公里,如果有三個人以上駕著這輛跑車都能跑上四百公里,証明了這輛車的功能,但是來了一個只能跑五十公里或一百公里,這時我們就要試著理解是車的問題還是駕駛員的問題。或者這個人以前跑過四百公里,今天卻只跑了五十公里,那麼是車還是這個人的問題呢?
所以一個產品已經能夠達到其功能時,能確定該產品的效果,但使用者卻無法達到時,問題是在使用者還是產品?或是曾經達到後來卻做不到,那就是個人的技術問題或個人的其它原因。
*胡家財分享(新加坡養生書苑秘書):
我接著David苑長說的,其實我現在還跑在五十公里,我從2015年到現在三年多,第一年還懞懞懂懂的不大瞭解這個功法,後來意識到一定要多瞭解,所以用心讀師父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去年前往亞特蘭大總院,更感覺到須要更加對功法與知識的掌握。
我在練養生技術時間上的突破,也是對養生技術和文化的瞭解而有所突破,心力也更能加強。的確,瓶頸就如大家所分享,每天的情緒起伏、工作的態度等等,我相信我會邁向四百公里。
*麗珠分享(新加坡養生書苑):
練養生技術著重在心態,有了正向的心態,才會想探索知識,只要有正確的觀念,技術才會進步。若沒有正確的觀念,就會遇到瓶頸了。生活中有了正確的觀念,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就會知道要修身養性,內心也會有所求,那麼要跑四百公里是沒有問題的。
待續…
(文章內容刊登於本網站: http://www.youngsheng.org/life/article/13 )
主持人:台灣養生書苑負責人 周秀珍
參與地區:美國亞特蘭大、北加州,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
分享人:David、家財、麗珠:
*David分享(新加坡養生書苑苑長)
新加坡持續辦活動已有六、七年,來來去去的人很多,就如師父文章所說,來學習的人,其心態就有滿杯、半杯、漏杯三種,我們義工都想把那麼好的養生技術分享他人,但我們沒那個能力讓每個人都能掌握住,持續學習。他們首先要給自己學習的機會,義工才有機會將技術和文化傳給他們。
他們必須要開竅,要有信仰,必須根據自己的知識去研究我們養生技術的理論,理論的技術點何在。我們的技術不像一般的技術,有些方法,其說法很玄,法力無邊,讓人摸不著重點。
我們的原理是踏踏實實的,所以學習者首先要建立信仰,才能跟得上。參加團練是主要的條件,否則義工再怎麼想改變他也沒用,他自己也不給自己機會。
一個性格的養成是長期的,想要有健康的身體,不是一天就能看到效果,在時間上是很重要的。參加團練、活動,義工才有辦法對其講解文化與知識。
練養生技術是很苦,也會有瓶頸,因此須要時間,一開始只能練幾分鐘或半小時都不要緊。重要的是要改變思想,而這也不是一個或兩個講座就能開竅的,是須要長期的學習。機會是學習者自己要把握的,不要只是到處聽講座,卻沒有一樣精通,永遠看不到效果。
我一路來用一個比喻讓大家理解我們的技術。養生技術就像一輛跑車,時速能跑四百公里,如果有三個人以上駕著這輛跑車都能跑上四百公里,証明了這輛車的功能,但是來了一個只能跑五十公里或一百公里,這時我們就要試著理解是車的問題還是駕駛員的問題。或者這個人以前跑過四百公里,今天卻只跑了五十公里,那麼是車還是這個人的問題呢?
所以一個產品已經能夠達到其功能時,能確定該產品的效果,但使用者卻無法達到時,問題是在使用者還是產品?或是曾經達到後來卻做不到,那就是個人的技術問題或個人的其它原因。
*胡家財分享(新加坡養生書苑秘書):
我接著David苑長說的,其實我現在還跑在五十公里,我從2015年到現在三年多,第一年還懞懞懂懂的不大瞭解這個功法,後來意識到一定要多瞭解,所以用心讀師父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去年前往亞特蘭大總院,更感覺到須要更加對功法與知識的掌握。
我在練養生技術時間上的突破,也是對養生技術和文化的瞭解而有所突破,心力也更能加強。的確,瓶頸就如大家所分享,每天的情緒起伏、工作的態度等等,我相信我會邁向四百公里。
*麗珠分享(新加坡養生書苑):
練養生技術著重在心態,有了正向的心態,才會想探索知識,只要有正確的觀念,技術才會進步。若沒有正確的觀念,就會遇到瓶頸了。生活中有了正確的觀念,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就會知道要修身養性,內心也會有所求,那麼要跑四百公里是沒有問題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