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明師父文章研讀交流會」分享紀錄(三/六)
研讀文章:如何突破練養生技術的瓶頸
主持人:台灣養生書苑負責人 周秀珍
(文章內容刊登於本網站: http://www.youngsheng.org/life/article/13 )
參與地區:美國亞特蘭大、北加州,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
分享人:莫忘惠、Wendy、紀荗霖
*莫忘惠(台灣養生書苑):
我練養生技術比先生的時間長,是因為我認為是每天一次要做的事,我每天也一定要走路走一個小時,不然我會覺得全身難過。
(是因為對健康價值觀的確立)。
*Wendy (加州養生書苑)
分享這些年來練養生技術的心得。前期我遇到一些人,比如有人關節痛,練了一段時間又痛回來,而對技術產生懷疑。其實我們忽略到一件事,就是我們會生病,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有句話:「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但很多人存一個想法,認為練了養生技術就會馬上好,但是在練的過程中的疼痛,以為是技術不對,其實是相信的程度不夠,所以對養生技術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才會有成果。要有正向的思考,練得時候思維要放在身上,才可以查覺到身體的細微變化,也會發現疼痛度漸漸減少。
對技術要有正向的思考,相信這是可以百分之百去病的。但只練養生技術是不夠,在師父的所有文章中,很多的理念告訴我們,不是只有練養生技術就能得到修復,而是我們的做人,平時生活是如何消耗,與人相處的位置關係要弄明白,相處得好,練養生技術時,心就可以靜下來。
練養生技術與學習是要同步的,身體健康是積累,學習也是,兩者要互相配合,像現在大家一起討論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把這個方法跟別人分享,可以幫助更多人,為自己耕種福田。
練養生技術的初期,一有懷疑一定要提問,建立信念,心力充足,才會達到練養生技術的效果。
*紀荗霖(台灣養生書苑):
師父這篇文章很精要、全面。我的夫妻關係,最親近的家人,同事的相處,的確對練養生技術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我昨天跟父親有一些爭執,我覺得是是非心的起伏,覺得老人家的觀念太執著,我的才是正確的,還好就像小薇講的「開關」,昨晚在練養生技術的時候,很容易就專注而有短暫的入靜。
所以處理好人際關係,對我們的健康、生活品質非常重要。
待續…
主持人:台灣養生書苑負責人 周秀珍
(文章內容刊登於本網站: http://www.youngsheng.org/life/article/13 )
參與地區:美國亞特蘭大、北加州,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
分享人:莫忘惠、Wendy、紀荗霖
*莫忘惠(台灣養生書苑):
我練養生技術比先生的時間長,是因為我認為是每天一次要做的事,我每天也一定要走路走一個小時,不然我會覺得全身難過。
(是因為對健康價值觀的確立)。
*Wendy (加州養生書苑)
分享這些年來練養生技術的心得。前期我遇到一些人,比如有人關節痛,練了一段時間又痛回來,而對技術產生懷疑。其實我們忽略到一件事,就是我們會生病,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有句話:「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但很多人存一個想法,認為練了養生技術就會馬上好,但是在練的過程中的疼痛,以為是技術不對,其實是相信的程度不夠,所以對養生技術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才會有成果。要有正向的思考,練得時候思維要放在身上,才可以查覺到身體的細微變化,也會發現疼痛度漸漸減少。
對技術要有正向的思考,相信這是可以百分之百去病的。但只練養生技術是不夠,在師父的所有文章中,很多的理念告訴我們,不是只有練養生技術就能得到修復,而是我們的做人,平時生活是如何消耗,與人相處的位置關係要弄明白,相處得好,練養生技術時,心就可以靜下來。
練養生技術與學習是要同步的,身體健康是積累,學習也是,兩者要互相配合,像現在大家一起討論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把這個方法跟別人分享,可以幫助更多人,為自己耕種福田。
練養生技術的初期,一有懷疑一定要提問,建立信念,心力充足,才會達到練養生技術的效果。
*紀荗霖(台灣養生書苑):
師父這篇文章很精要、全面。我的夫妻關係,最親近的家人,同事的相處,的確對練養生技術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我昨天跟父親有一些爭執,我覺得是是非心的起伏,覺得老人家的觀念太執著,我的才是正確的,還好就像小薇講的「開關」,昨晚在練養生技術的時候,很容易就專注而有短暫的入靜。
所以處理好人際關係,對我們的健康、生活品質非常重要。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