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明師父文章研讀交流會」分享紀錄(二/六)
研讀文章:如何突破練養生技術的瓶頸
(文章內容刊登於本網站: http://www.youngsheng.org/life/article/13 )
主持人:台灣養生書苑負責人 周秀珍
參與地區:美國亞特蘭大、北加州,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
分享人:大蒝、雨蓉、均貴
大蒝(台灣養生書苑)
在文章的第五段:做人的第一原則是必須腳踏實地。我2008年就接觸功法,最大的體會就是「信、守、要、得」四個字,第一要很單純的相信功法,而且要實踐出真知,腳踏實地的去練、去體會,傻傻的練功,不是練傻功。就像Sandra講的要做筆記。
自己實際的體悟,就好比對別人敘述花有多香,不如讓他親自去聞。所以要單純的去相信,才有下一步的守、行、得,自己去體悟這個方法以及師父講的理念,對身體、生活有哪些改變。
雨蓉(台灣養生書苑)
我來分享關於生活的正念與練養生技術的關聯。我覺得每一天練養生技術的狀況都不一樣,每天的生活是否有很大的起伏跟練養生技術的品質有關。
如果生活上有很大的情緒起伏,表示我們對生活中很多事情的道軌都還沒有理清楚。比如工作中,如文章中所述:明明是和人打交道,卻變成了得失,明明是得失,卻變成好像是人跟人產生問題,就變成了是非了。
在練養生技術的過程中,這些事情會不自覺的去想,還會去想解決的辦法,如此就很難產生正念,所以也就很難產生正氣,身體也會告訴我們,比如流汗的多少。生活中很多事情,對練養生技術來說,都是一種考驗。
均貴(台灣養生書苑)
師父文章提到夫妻,我比老婆還要早接觸養生技術,但是她現在時間上練得比我久,所以我很佩服她。
師父的文章裡,其中的理論架構幾乎包括中國文化對養生論述的主流,理論上是信心不用懷疑的,主要在我們自己的落實,我練了兩、三年,的確有解決我耳鳴的問題,其次是每當練養生技術比較有心得時,第二天的排便情況非常的好,所以「炁」雖是體會不到,但從間接指標可以看出來,理論上是百分之百相信。
待續…
(文章內容刊登於本網站: http://www.youngsheng.org/life/article/13 )
主持人:台灣養生書苑負責人 周秀珍
參與地區:美國亞特蘭大、北加州,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
分享人:大蒝、雨蓉、均貴
大蒝(台灣養生書苑)
在文章的第五段:做人的第一原則是必須腳踏實地。我2008年就接觸功法,最大的體會就是「信、守、要、得」四個字,第一要很單純的相信功法,而且要實踐出真知,腳踏實地的去練、去體會,傻傻的練功,不是練傻功。就像Sandra講的要做筆記。
自己實際的體悟,就好比對別人敘述花有多香,不如讓他親自去聞。所以要單純的去相信,才有下一步的守、行、得,自己去體悟這個方法以及師父講的理念,對身體、生活有哪些改變。
雨蓉(台灣養生書苑)
我來分享關於生活的正念與練養生技術的關聯。我覺得每一天練養生技術的狀況都不一樣,每天的生活是否有很大的起伏跟練養生技術的品質有關。
如果生活上有很大的情緒起伏,表示我們對生活中很多事情的道軌都還沒有理清楚。比如工作中,如文章中所述:明明是和人打交道,卻變成了得失,明明是得失,卻變成好像是人跟人產生問題,就變成了是非了。
在練養生技術的過程中,這些事情會不自覺的去想,還會去想解決的辦法,如此就很難產生正念,所以也就很難產生正氣,身體也會告訴我們,比如流汗的多少。生活中很多事情,對練養生技術來說,都是一種考驗。
均貴(台灣養生書苑)
師父文章提到夫妻,我比老婆還要早接觸養生技術,但是她現在時間上練得比我久,所以我很佩服她。
師父的文章裡,其中的理論架構幾乎包括中國文化對養生論述的主流,理論上是信心不用懷疑的,主要在我們自己的落實,我練了兩、三年,的確有解決我耳鳴的問題,其次是每當練養生技術比較有心得時,第二天的排便情況非常的好,所以「炁」雖是體會不到,但從間接指標可以看出來,理論上是百分之百相信。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