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降大任
- 類別:
- 經典
- 作者:
- 李延明
學員提問:
《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求修之人應當如何理解此章句,請師父開示。
師父開示
大家都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付出與收穫相對的理論,和我們平時息息相關,孟子的這句話,雖然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談到「天將降大任…」等語,就似乎與我無關了,其實這句話和每個人都有關。我們可將這句話理解成修成正果的機會,「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意思就是上天給你機會修成正果,經過我這樣的解說,大家應該比較容易理解這句話的含意,請問在座各位:有沒有想修成正果?基督教裡的用詞是:想不想回天家?大家想清楚心裡真正的答案,若想回天家,孟子在整句話的後面幾句,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回天家,回天家的作為,並不是舒舒服服、輕輕鬆鬆的。
做師父不是越做越輕鬆,而是越來越不舒服,但是我的承受力越來越大,因為我想得到正果,不僅僅是真正的想,而且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有一天真正能得到正果。或許仍有人對自己存疑,能做到嗎?可能嗎?然而皇天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有一天你們也和我一樣,能成為師父坐在這兒講課就行了,做師父需具備慧力,以慧力幫人解惑,解惑就是幫人治療殘缺,一般人眼前的第一個課題是齊家的殘缺,對待太太、先生、父母、孩子,或對待兄弟姐妹、朋友,以及周邊的人,換句話說,需要通過周遭的人來磨練,修補自己的殘缺性。
在磨練中,學習完善的做人的理念,簡單而言,就是遵守做人的交通規則,在磨練的過程中,自己如何不被別人的病毒所侵蝕,一邊完善,一邊還能抵擋、不受別人影響,有的人不自覺的就被別人侵蝕,加重自己的殘缺,將殘缺延伸出慾望,變成特別有支配的欲望、佔有的欲望,以及自以為是的欲望、隨心所欲的欲望,到了這種狀態時,我認為你已離道遠矣,背離了這個道,背道而馳。所以,孟子的這整句話裡,起首的一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意思就是上天給人修成正果的機會,你要不要抓住這個機會。
以前孔子拜訪老子,聽完老子講的一番話以後大徹大悟,孔子的大徹大悟是在於有根性,你們試問自己有沒有根性?有人或許認為自己做不到大徹大悟,那麼你能做到小徹小悟吧?別說自己連小徹小悟都沒有,聽完道理就走了,再也不學了,這應該是不徹不悟吧。我們理解一下當時的情形,孔子拜訪老子求道,或稱之為問道,聽完以後大徹大悟,覺得「朝聞道夕死可以」,也就是說孔子聽完老子講道後,覺得自己此時死都值得了,這一生活著,能知道自己追求什麼,這一生都值了。很多人誤以為夕死可以,接著孔子便死了,但當時孔聖人並沒有死,而且能大徹大悟,換成是你,聞道後可能做不到大徹大悟。例如很多癌症病人能重生,換成是你得癌症,就不一定能重生,或許就病死了,重生的實證說明有人做到了,所以不能用有人做不到的例子,來証明所有罹患癌症的人都會死。
有些窮人不承認世上有富人,因為自己賺不到錢,就認為沒有富人存在。大多數的人,都是以自己的能力,去衡量很多事情的存在與否,我很肯定的告訴大家,修成正果的確存在,今天你認為它存在它也存在,你不認為它存在它也存在,這就是所謂的道,所謂的規律。經書云:「有吾在是。道即在是。有道非是。吾亦在是。」即使你不承認有神的存在,神也在存在。道的存在,不因為個人的意願所能改變,地球的轉動、太陽的昇落,也不是因為個人的意志而存在,並非今天你要它存在,它就存在,你要它黑天就黑天。所以,簡單舉例講解後,大家解讀孟子的這句話,可將它理解成為修成正果的機會,你們要不要把握這個時機呢?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反思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