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與命數
- 類別:
- 經典
- 作者:
- 李延明
學員提問:
太乙北極真經裏提到「劫不出數,數不離劫」,「數定於天,劫造於人」,請問師父: 若命數已定,通過贖罪是否能改變命運?命運與命數有何不同?兩者間的關係為何?
師父開示
我們把「劫不出數,數不離劫」的不出和不離拿掉,剩下的就是劫數,也稱為數劫,這樣就很容易理解,生命是有一個量的。大多數的人只知道使用生命,並不知道生命的珍貴,更不懂得生命還是一個量,量就是一個數,好比金錢,命數就是你兜裡有的錢,而你花錢的方法就是命運,這樣解釋,大家應該對命數和命運有了清楚的認識。
既然大家都有命數,所不同的是用法,那就是命運,你們是要一次花光,還是慢慢的、有計算的花?有些人在生活上不是很有錢,在衣、食、住、行上並沒有花很多錢,但卻很有品質,而有人雖然用上成倍的錢,但生活很沒規則,沒有品質可言,這就是命運和命數的不同,有的人雖然命數很高,但命運很差,所以不見得命數很多的人,活的時間就很長。
舉個例子,同樣一個廠家出來的車,即使是同樣的型號,開的人不同,車子的壽命也不同,車的機械就像命數,使用者就是命運,機械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命運,也就是你使用的方法。
再舉一個例子,一個男的跟一個女的,交往之後,成沒成家,就是命運。如果一個先生找了一個通情達理的太太,這先生的命運就很好;如果一個先生找一個蠻不講理的太太,整天跟他對著幹,興許這太太活得比先生長,有人說這是剋夫,實際是剋數!
命數就像我們的存款,我們在使用當中,讓我們開銷最大的數,是情緒的波動,一般而言,外面的人對我們的這種影響只是偶爾的,今天找這個人行不通,還可以找別人,或者大家商量、商量,慢慢地就可以把問題化解或處理掉,而家人就不同了,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夫妻吵架很少找外人商量對策,外人也很少能幫上忙。
誰都不願把家裡事告訴別人,不管怎麼爭怎麼吵,最多對外抱怨兩句,很少會說細節,不像在外發生的事,你會找一個人說說細節,想辦法把它解決了,而家裡的很多事,你沒辦法跟人細細的去溝通,大部份還得靠自己去處理,有時候你不一定能解開這一道題,一道題沒解開,你就會遇到下一道題,累積多了,心結也就多了,心結多了,這個「結」就換了,從「心結」換成了「命劫」,一有了命劫,就開始減數了。
當我們正常使用數的時候,是屬最合理的消耗。一般情形下,我們生活過日子所花的錢,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除非有一天房子突然漏了,冰箱突然壞了,冷氣突然不運作了,今天撞車了,或突然生病了,各種各樣不在正常生活規劃之內的突發事故,會花去大量的存款,就如同命運和命數,一旦大家能理解了兩者間的關係,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增加命數,如何改變命運。
練功儲藏能量,就是在增加命數,同時,我也教大家如何改變命運。以前你所面對的這個人,會成為你的劫數,如今我教你方法,讓你知道如何化解,如何的合理使用,使他不成為你的劫數。很多事情,能花一塊錢解決的事情,沒必要花一百塊錢,不要把正常的生活開銷,變成意外的、成倍的開銷,如果我們能減少命數的消耗,自然就會長壽,既然長壽了,就有很多的時間去琢磨,人要怎麼做才能活得更好。
通過命數與命運的改變,讓我們發覺了生命的使用規律,使我們對人生的價值、對生命的看法和認識,有了統一的認識;不論是電腦、冰箱、還是房子,任何東西都有使用說明書,人也有使用說明書,通過對生命和身體的認識,我們應該更合理的使用自己,不要讓自己出現意外。
得癌症沒有年齡的限制,有些剛出生的嬰兒,並沒有情緒的變化,卻得了癌症,這是他上輩子情緒變化的因,所累積成的果,因為上一世透支了,所以這世一出生,命數就很小,這與父母的基因無關,而是與他自己前世開銷過大有關,可以說這是上一世劫數的基因。
常有人說造劫、造劫,我們千萬不要小瞧了「劫」,現在很多人對「劫」沒有恐懼心也沒有敬畏心,有人說做惡事又怎麼著,也沒有馬上要人命啊!我要提醒大家,劫難不是短短幾天內就會發生,興許一、兩年或三、五年才出現,所以當你身邊有人出現事情的時候,也不要覺得意外,這是因果。
有些人過去累積了一些福報,今世造劫,就是在耗損過去的福報,ㄧ旦福報耗損掉了,剩下的就是劫數了,上天有生命的法則,計算生命的方式是有規律的,不是做惡事的人,馬上就會遭遇不測。
在古代畫地為牢的時代,人跟神之間很近,所以人只要發生點事,馬上就會受到懲罰,現在的人離神太遠,人已經慢慢被淘汰成廢鐵了,就拿教育孩子來說,管教孩子是對孩子負責,如果孩子出了問題,父母不願意管,老師也不願意管,意味著孩子被放棄了。如果一個學生出了問題,老師馬上就責罰他,明是責罰,實際是愛護。
對在學的孩子來說,被老師放棄,意味著畢不了業,做人也一樣,當人犯了錯誤,能馬上看到被責罰的時候,算是輕的,說明神還沒有把你放棄;有人犯錯後,看不到即時的責罰,一旦遭遇了,就是一個死亡的時候,那就是真正的放棄。很多人缺少了敬畏心,看不到果報現前,就以為沒被責罰,有恃無恐,我們不能因為這些人,而忽略了自己做人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