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入靜

學員提問:

我陪癌症的太太一起練養生靜站,太太一天練3次每次2小時,我每晚練1小時,可以專注不想事情達到入靜狀態,當我入靜時好像到了一种渾沌的境界,自己不知身在何處,我會感覺身體傾斜好像快要跌倒了,我必須趕快讓大腦想一些事才不至於跌倒,.請問師父:為什麼我有這種現象?這是真入靜嗎?

師父開示

練養生靜站達到真入靜的時候,不會有傾斜和跌倒的現象,如果有,那就是處於半睡眠狀態了,只有在半睡眠的狀態下,身體才會傾斜。

練養生技術真入靜,氣機非常的強,強到你的手和腹部都能感覺到吸力,從以功施功達到以炁行功的狀態時,我們的腦子反而更清晰,不但清晰到能感知身體的任何變化,連周圍的事情,都會像平靜的水一般,好像任何的東西都離你很近,這時你的聽力、身體的感覺,不但超出一般的敏感,而且還很清晰,但絕不是渾沌。

渾沌不是恍兮惚兮,加上你又有傾斜、容易摔倒的狀態,那是已經呈現半睡眠了;有人坐在那兒差點沒打呼,也有人站著會打呼的,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那不是真的練到入靜,而是真的快睡著了。

練養生技術達到氣機很強,入靜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相當於在一個看不到的炁胞裡,。初期的入靜,你們會對外頭的東西,感覺非常清晰,這是第一個階段的入靜;到第二個階段,你們會感覺週遭變成一種很難說清楚的一層東西,好像「炁牆」一樣,古人把這個現象形容成「炁胞」。

入靜初期的氣機不會形成炁胞,到第二個階段形成炁胞的時候,聽聲音反倒困難了,想往外想事情也很難了,那時候的感覺,比前面的階段,又增加了一倍的敏感度,一旦炁胞出現的時候,對內臟的感覺也增加了。你們現在感覺不到內臟的變化,最多感覺到手、腳和臉、頭部的現象,如果能練到炁胞的階段,就不用我操心了,因為你們會練上癮的。

過去對氣機有很多的形容,老子也說「恍兮惚兮…能嬰兒乎」,但這種現象與渾沌絕不相同,我們只有在炁胞中,才能感覺什麼是「恍兮惚兮…能嬰兒乎」,就像胎兒在母體中的狀態,外面有層東西隔著;練功一旦達到炁胞,清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東西,大家都聽過「凝神聚氣」,卻沒有真正去感覺到,也有個別的人偶而會有,但當這種現象突然出現的時候,反倒不知所措,感覺很奇怪,那是因為你們在認識上沒有準備好,練功要有一種「大智若愚」的心態,不要該聰明的時候不夠聰明,該愚的時候也不夠愚,該傻的時候又非要表現的精,該精的時候偏要表現的傻;有時候練功要達到一種狀態叫「無為而治」,這也是老子說的。

很多人認為「無為而治」是用在外,這是錯誤的理解,「無為而治」其實就是「愚」的狀態,愚就傻,傻人不會分辨是高興還是難受,是好還是壞,是冷還是暖,只是一個本能,就像很小的一、兩歲的孩子,只是一個本能反應,長大了,人反而變成該精不精,該傻不傻,其實練功有時候就需要一種「大智若愚」的狀態,「智」就是知道自己要追求什麼,這是大智;以錢財和健康相比,孰重孰輕?是錢財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兩者的取決,就在於智慧和聰明的不同。

一個和人比財富的人,只是一個聰明人,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比的是人生,探討著人活著為什麼,誰能改變命運,尋根尋源,才是智慧。從古至今能成為仙、聖、神、佛的人都是在改變命運,而他們第一個改變的是自己的命運,其次是改變別人的命運,這就是自度度人,也就是所謂的普度眾生,從己就立志追求,有大智慧的人,捨小而求大。

今天大多數人都在追求名利,名利是大是小?理論上大家都說小,但有多少人肯放棄?從這點就能考驗出一個人是聰明還是有智慧。很多人不認為西遊記是個有智慧的人寫的書,然而在西遊記裡,已經把人生都描述透了:「看世人…」就是看世俗人,「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續子蔭孫圖富貴…」大多數的凡人、世人一輩子追求的是名利,都認為名利才是大事,那麼和名利相比,改變命運算不算大事?能讓你延壽十年你要不要?當然有人認為一個要死的人,何必非得起死回生;也有人看到了起死回生的考驗,但就是看不到人生的盡頭,認為生、老、病、死是個必然的現象,沒錯,這是一個大多數人所認知的必然現象,但也只是聰明人的現象,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時候看有智慧的人寫的東西,就好像是個愚人,在有能力可以追逐名利的時候,他反倒適可而止;沒錢沒有財富在世俗當中也很難立足,但是什麼時候才到一個盡頭?有沒有止境?世俗中的所有財物你絕對帶不走,那麼你所創造的價值,會不會物盡其用?如果你在這一世能好好的善用自己所創造的財富,那麼你這一輩子所創造的財富,就不會白創了,否則一切都惘然,都是過眼雲煙;世上還有很多的風雲人物,都快被人說成是神人了,但曾幾何時,熱潮也就過了,還有後來者。

今天我們最重要的問題,是判斷、界定我們到底是聰明多於智慧,還是智慧多於聰明,我們人在名利上有沒有規劃;其實說名,無非只是利,今天有多少人能在利益上做出規畫?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健康有規畫?又有多少人對自己的生命有規畫?很多人不用看就知道答案了,有的人只是一味的在使用自己,不斷的消耗;有的人已經開始累積健康的財富,差別只在累積是否能超過消耗。

我在書上寫了,生命有六個階段,大多數人都在使用生命,好像把自己的生命當成是別人的在使用,不懂得去維護;很多人認為吃好的、睡好的就能健康了,無須為自己做甚麼就能長壽了,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簡單,人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就能長壽,就能健康,就能吃好喝好。

雖然這位學員的練功狀態不是入靜,但也不要悲觀,我認為能陪著太太練,已經很了不起,在陪伴太太練功的過程裡,自己也在成長,在這成長的過程中,能不斷的修正自己。在現在這個時代來說,能練就是對得起自己,就像工作一樣,能對得起家庭;維護自己的健康是一份對自己的責任,能為自己盡責才不是白活;很多人活著,卻不知道自己健康和生命的關係,也不知道要為自己的生命耕耘,這才是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