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無患,生活才有意義

學員提問:

週遭的家人、親友認為只要生活有目標,活的有意義、很開心,不需要很辛苦的練功,一樣可以獲得健康。請問師父:我應該如何導正他們而不會引起他們情緒的起伏?

師父開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很多人只顧眼前的安逸,等到有天自己或家人得病的時後,生活必定會起很大的變化,那時還能開心嗎?在我的成長和教學過程當中,遇到很多病人,得的都是疑難病和絕症病,而不是感冒這樣的常見病,感冒對人的影響不大,最多是吃點藥,休息休息,不至於影響到生活,但是疑難病和絕症病就不同了,這些人到處求醫,不但自己失去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關心他們的家人,也因此而輪流地失去正常的事情,這樣的生活還有甚麼意義可言。

有一部台灣的連續劇叫「飯團之家」,我看了一下,飯團之家中的一個男人得了大腸癌,他的太太為了照顧他不能正常工作,三個孩子也輪流到醫院去看他,大家認為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在他沒有得病之前,都認為生活得很有意義,每天都在忙碌,上學的上學,工作的工作,創事業的創事業,直到男主人得了癌症之後,生活的所有次序都被打亂了,他的母親為了這個兒子,還求老天爺,拿自己的命換取兒子的命,這個老太太背著兒子暗自哭泣,明裡還得給兒子打氣,週遭的朋友、鄰居都很關心也跟著急,當一個人得了大病,週遭的很多少人都會為此而失去平衡,這樣的生活還會正常、有意義嗎?你們想要這種生活嗎?

我給大家一個假設性的問題:有誰能為自己或家人寫一份保証書,保證自己或家人不會得癌症?如果不能,那麼就必須有心理準備,當你們自己或家人得了癌症時,要採取甚麼樣的治療方法。道德經說:「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有智慧的人,會再問題沒有發生之前,假設自己可能有的問題和障礙,然後預先培養面對和解決的能力,這樣才不會失去生活的意義。

今天誰能說清楚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是以人的品質為重,還是以生活的品質為重?當人生病時會很開心嗎?如果你們自己,或是父母、夫妻、兒女生病時,你還能開心嗎?當生活遇到這種障礙的時候,還有甚麼意義?對待健康不可以「鼠目寸光」,人不只活在當下,佛家說:「苦中作樂」,什麼才是苦?苦在後面等著呢。

有些人是先苦後甜,有的人是先甜後苦,當我們把樂的都找完了,剩下的就是苦,我們拿什麼面對苦?人在樂的時候就應該想到,將來會遇到什麼樣的苦,那才能開心。當人沒有錢花的時後不會開心,得了癌症病的人更不會開心,當人得癌症的時候,全家的生活軌跡都會跟著亂,這時候還有哪個家人會開心?還有誰會覺得生活有意義?

人要有面對疾病和死亡的遠見,才能無後顧之憂,我教學到現在,能堅持學下來的人,沒人還會得大病,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種善因就會得善果,也是佛家所說的「欲得福命,先種福田」,今天所做的一切,結果都是給了自己,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上種福田,有了這個福田,才有收獲的果子。有些沒有在學的學生,一兩年不見,再見之下面貌全非,看了會嚇一跳,怎麼老得這麼快?其實不是他老的快,而是你沒變化,這是兩相對比下的差異。

如果大家把練功看成是辛苦,那是不願意面對。工作也很辛苦,但沒有人會說工作辛苦,因為能從中有所獲得,而不覺得辛苦;人只有對不想做的事情、沒有興趣的事情、認為沒意義的事情,才會感覺辛苦。我經年累月的教學,從不認為辛苦,雖然這些學生不是我的家人,但是我把他們當成家人,當我看到他們在健康上、生活上能好好去善待自己,我就很開心,不論對我或對他們都很有意義,這是我人生應該盡的一份責任,只要是一種責任,就不會感到辛苦。

很多人做了父親、母親,要養孩子、帶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維持正常的生活,但我沒有在他們臉上看到辛苦兩個字,而是很有意義,看到孩子逐步的走向成年,也逐步的有人形了。人形是指做人能有上、下、前、後、左、右之分,而最讓父母開心、感到有意義的,就是「聽話」的孩子,遇到任何事他不會老跟父母叛逆,一個叛逆性的孩子,是不會讓家人開心,也不會讓生活有意義。
我們只是沒有走進不同的家庭生活裡去,如果走進去翻開看,不見得很有意義,也不見得很開心,開心是指什麼?是你知道活著為什麼?還是人與人之間能和睦相處?我們要引導很多人,讓他們知道人生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標,一個人如果有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情緒不但不會起伏,還會愈來愈容易控制,你們跟我學習,或多或少都該知道做人的規範和次序,就像開車有交通規則,做人也有做人的規則,有了規則,夫妻之間有責任的分工,也有男女的分工,對父母有一定的善養之法,對兒女也有一定的教育方法和目標,生活有了規範,就不會有情緒的起伏。你們要帶給別人的是控制情緒的方法,讓他們會減少起伏的弧度。

夫妻、父母、兒女之間的爭執不休,會帶來情緒的起伏,一個家庭要有規範和次序,知道夫妻、父母、兒女之間的相處方式,一個家庭只要有了共同目標,就會減少爭執,減低情緒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