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正自己的負面性格?
學員提問:
一個人的負面性格是先天帶來的還是後天養成的?具有負面傾向的人在求修上會有什麽樣的障礙?要如何修正自己的負面傾向?
師父開示
一般而言,負面性格不是受父母的影響,而是先天帶來的,如果父母能影響兒女的性格,我就不會坐在這兒了,因為我的父母都是工人,他們沒有我這麽成功,也從來沒有拿錢做過善事,就算告訴他們我在拿錢做善事,從個人利益上來講,也許還認為我在做傻事,你們認為我的性格跟我父母有關嗎?我跟我父母的性格完全是天壤之別,我母親是負面性格非常強烈的人,我是受她的養育長大,但現在是我在影響她,而不是她在影響我。
今天你們能從生活中走出來,開始尋找自己,不是受你們父母的影響,而是受到你們良知,也是根性的影響。很多父母常常教育兒女要秉著良心做事情,不可以損人利己,但有些兒女常常因為自私,心生怨恨,做了傷天害理的事,這不是父母教他這樣做,影響他的是他自己的根性。
同樣在太陽下,每個人做事的方式都不一樣,同樣是陰雨天,每個人做事也不一樣,人不會因為天氣好,就有陽光性、正面的想法,也不會因為陰天或天氣不好,就有負面想法,這與天氣無關,而是跟我們的殘缺性有關。
殘缺性一如打碎的鏡子,不能完全照出事物的本相,也不能反射出陽光的一面。人能反射出陽光的一面,也能反射出陰暗的一面,這是一陰一陽,我們是要取長補短,還是取短去長?有些人只看到人家的缺點,抓住不放,還不斷延伸,就想去否定一個人;我教學生到現在,一直在肯定人,要是我想否定人,心的容量就會越否越少,就跟交朋友一樣,越交越少,最後只剩自己了,看誰都不如自己,看誰都有問題,我還能教下去嗎?
跟人交往,第一個要想,這人身上有什麽優點,你跟他相處是因為他的優點,而絕不是因為他的缺點。跟朋友相處,你保留的如果是缺點,兩人根本就不能相處下去,如果保留的是優點,「愛屋及烏」,你會接受他的缺點,往好的方面發展,這就是心靈的反應,心靈所反應出的,就是我們心靈的殘缺。
心靈就像一面鏡子,一個人站在你面前,你要反射出他的什麽?ㄧ個好的出發點,就是一個閃光點,但常被ㄧ個負面想法給抹滅了,我舉個生活的例子,ㄧ個兒媳婦做完飯了,婆婆卻說兒媳給她吃的是剩飯,就連新做的飯菜,她都想成是兒媳不愛吃,剩下的才給她吃,這個兒媳怎麽做都沒用,婆婆總看不上兒媳,不把她當人看,這到底是婆婆的問題還是兒媳的問題?其實問題的癥結不在婆婆或是兒媳,很多人常常不知道是誰在為誰付出,只是一味地從負面去想事情。
我常告訴學生,我說出他的缺點是在修正他,因為我是他的師父,是他的老師,就像上課一樣,老師是善意的教學生,但同學之間就不是友善地說對方的缺點,而是一種抱怨,抱怨就是排斥。
很多人在橫向和縱向之間,不清楚自己應該站在那個位置上講話,如果是站在同樣的角度講話,又應該採取什麽樣的態度,比如夫妻之間和父母之間,還有和兒女之間,這三種角度講話的態度都不同,夫妻是平的,父母是對上,子女是對下,三種方式都不同。古話說:「當面教子,背後教妻」,成人之間應該選在人後,適當情況下,才能提示他;現在不一樣了,大多數人都是當面教妻或教夫,甚至教訓父母,卻在背後教育孩子,人倫的次序顛倒了,只要有人說自己的孩子,馬上兩個膀子擋著,全身護著,這種現象,說明現代人不懂得正常的次序,這個次序不是我定的,在許多話裏已經說明教育的次序,其中也有方法,但大多數人都不遵循這個方法。
大多數人都不願暴露自己喜歡之人的缺點,例如孩子。俗話說:「偏疼無好果」,孩子從小就要讓他暴露缺點,讓他學會有承受力,越是被護著,被溺愛出的孩子,越沒有好結果。
至於成年人,因為已經成型了,就得用「緩」處理,不論是男人或女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學會在別人面前尊重對方,就算回到家裏,在沒人的情況下,也不可以去訓斥對方,因為彼此之間是平等的,要學會關愛、尊重,有了尊重才能有感情基礎,否則帶來的只是彼此之間的傷害。
至於對待父母,不可以用訓斥的態度,不可以對父母比對兒女還兇猛,要學會用引導的態度對待父母,這種方式是從下對上的引導,比如老人喜好什麽,想讓他改變,就從他的喜好中做加減法,如果他能有所改變,再接著引導他往哪個方向走。過去說「老小孩,老小孩」,其實不止父母,不管是老年人、中年人還是孩子,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孩子性格的一面,夫妻之間也常常會表現出孩子的一面。
人常常把自己偽裝成很成熟的樣子,其實每個人都不成熟,但是每個人都想在外面,表現出自己屹立不倒,沒有軟弱肋骨,都是硬甲殼的樣子,每個人不是充當母儀天下,就是充當男子漢大丈夫,剛直不阿;其實都不是這樣的。
我們要從生活當中學會取長補短,比你強的要學,比你弱的要學會引導,當看到自己有負面想法的時候,要知道這是一種殘缺,要想辦法去糾正,向陽光面很強的人請益。ㄧ個已經發霉的東西,再放到陰暗潮濕的地方,黴菌會繼續的延伸,如果把它放到太陽底下好好擦一擦,再曝曬一下,問題可能就解決了。
我常告訴大家,解決負面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會和大家多角度交流,這樣可以把彼此之間,心靈上陰暗的、負面的東西慢慢化解掉。我以前說過:「有病的找有病的學,病上加病」。負面想法的人跟負面想法的人交流,他的負面想法更得到一個肯定,或者叫認證,這就是「病上加病」。「沒病的找有病的學,是沒病找病」。如果沒有負面想法的人找負面想法的人交流,無形中就多了個陰影,你說聽還是不聽,你不想聽也聽了,聽了之後,你能有多大的抵抗力?如果抵抗不住,你會怎樣?大多數人都容易被負面的東西影響,很少人會受正面的東西影響。過去有句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說明人大都容易沾染上負面的東西。
常常跟我交流的人,如果有負面想法,都會被我拿「刀」咔擦掉,只要有生霉的地方,都會被我刮掉,雖然有點痛,但是刮掉以後,問題也解決了。我的想法是陽光的,和你們的對照之下,如果一樣,你們的想法就是陽光的,如果不一樣,就要想辦法修正,修正好了,就會從陰暗痛苦中走出來,自然而然就不會得「風濕病」,也不會有黴菌了。
學問、學問,要學就得多問;如果學而不問,怎麼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正面的,還是錯誤的、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