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
學員提問:
我是一個美國人,我的太太學習自救功法有半年了。平常我是一個有耐心的人,但卻常無法控制自己亂發脾氣,說了不該說或很傷家人的話,且說過後就忘了,有什麼方法讓我學會自我控制嗎?
師父開示
這裡頭其實有兩個問題,我們常常講的人和物的關係,到底我們是重視人還是重視物?認為是誰重誰輕呢?很多人認為學習了,就能把這兩者區分開。我們開車,有沒有交通規則?開車的時候看見紅燈、黃燈和綠燈的吧?!你們是不是天天闖紅燈啊?如果把發脾氣意謂著是闖紅燈,為什麼你不會天天去闖紅燈?為什麼不天天去違規?因為直接跟你的利益、錢有關了,相對之下,我們重視的還是錢。亂發脾氣就跟亂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是一樣的道理,我舉這個例子你就知道,一個月、一年當中你有幾次違規?
大多數都說是不注意的情況下違規,你能說今天心情不好就闖紅燈嗎?你會發現闖紅燈,拿了罰單,緊接著你的保險費就會漲。有沒有因為傷害人而罰錢的?如果你今天傷害了人,能跟交通規則的罰款畫一個等號,你就不會隨便發脾氣了,信不信?
一則是有人約束你,一則是你自己約束自己,兩者不同。你發脾氣沒有人能管你,你闖紅燈有警察能管你,你能跟警察商量說:「對不起,我今天闖紅燈,你能不罰我嗎?」你發現警察不跟你商量,你敢爭辯就給你加罰。所以知道我們沒得商量,馬上就會有很現實的一個結果出現,馬上就會看到你的保險費上漲,如果連續闖幾次拿到罰單,就不只是繳罰款的問題了,而是吊銷你的駕照。
我們發脾氣有沒有被罰,和限制人身自由的顧忌?發現都沒有!所以我們的膽子大了,如果你闖紅燈,警察又不罰你,你闖紅燈的次數是不是會增加?罰你一、兩次呢?你會減少,甚至非常注意;偶而闖紅燈被抓到以後,這一年都很乖的。當然一年大多數人都不會超過兩次,有的人一次,就這一年就很老實了,最多兩次,這一年不會超過三次,叫事不過三。
這是在我們有意識的情況下,除非你無意識,你在紅燈和黃燈的交界之處過車,有沒有闖紅燈會不知道?知道;做人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的健康和別人的健康,都在你的情緒的言語之中,今天你發脾氣,兩者都會傷害,你發脾氣也會傷害自己。
如果給你一把雙刃刀,在你發洩的時候,你把自己拉一個口子,別忘了,你把對方也拉一個口子,你會流血,他也會流血,刀捅完就流血,當然現在你看見流血了嗎?沒有!那就是沒有提示,我們常常也就沒有約束性。
往往一個愈成功的人涵養愈高,因為知道有些事情其實有很多種處理方式,可以同樣達到效果。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人想要別人幫忙拿行李,一種方式是說:「能不能請你幫我把那個行李拿過來?」,第二種是說:「喂,去把我的行李拿過來。」一個是讓人幫助,另一個是命令人的口氣,這就是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方式。
別人若拿了慢一點,沒有達到你想像的速度,你馬上就說:「怎麼這麼慢!」緊接著下一句話就出來了,可能會出現三種結果,這三種結果就是三種態度。很多事情其實有很多種方式去處理,過程當中的語言、處理方式和最終達到什麼效果,就取決你的能力的強弱。
能力強的人,有很多種處理方式,就像開車一樣,我們有一條道、兩條道、三條道,有三條道就等於有三個方法,這三個方法當中你可以選柔和的,強硬的,還有軟中帶硬;一種很柔軟,一種柔中帶剛,一種是剛中帶柔,還有一種就是很強硬的處理方法。
如果我們在處理事情當中有四種選擇,那你對待不同的人,就可以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不採取最後一種處理方法,最後一種是很有殺傷性的。這種殺傷性在生活、在事業、在工作當中常常會傷及很多人。你說你有耐心,但實際來講你是沒有耐心的,一個有耐心的人,不會去提耐心兩個字。
「耐」前面再給你加個「忍」字,忍是心中一把刀。我舉個例子,你在處理十件事情當中,有九件事你都是忍耐下來的,而沒有發作,但是第十件你忍耐不住了,那就是說你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沒有分析這個人。
很多人處理事情,是按照自己的能力去想像處理的方法,但不適合對方。大家要知道,每個人做事都有自己的處理的方式,做事的效率都不同。比如你處理一件事情,你一個人能頂三、四個人,但當你要把工作安排下去時,可能需要把你的事情分成三、四個不同的人來接替,這人接這一段,那個人接那一段…
你安排工作時,有沒有想過對方有多大的能力接受你的工作?你可以在一分鐘內就完成的事,其他人可能需要十分鐘,如果知道人跟人之間能力有差異,你就不能說:「我一分鐘能做完的事,你為什麼一分鐘就沒有做完?」這個時候,你的心裡就不是耐心了,而是忍耐了。
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要想像這個人是否合適這個工作?要求達到什麼樣的效率?看他是否符合你的要求達到效率?畫一個值,就是這個人和他實際創造的價值是否匹配,如果匹配了,那就我們留下,如果不匹配,就表示他不適合這個工作,你要換掉他,如果匹配了,這個工作就適合他。但如果你的能力強,就用你的能力去要求對方,這個時候就會因為能力上的不平衡,產生的心理不平衡,繼而產生一種忍耐的狀態,這種忍耐常常會發作。
以男人和女人共事來看,男人和女人做事的方式絕對不同,男人方方整整,女人形狀是不規則的,女人常常按照自己今天的狀態去處理事情。舉個例子:你看國際比賽,男的前十名排列順序位置幾乎調整不大,女人一到十名排起來,你會發現每一年的調整頻率特別大,因為女人上場時,受情緒的影響所發揮的狀態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一個男人不能把一個女人鎖定了。一個好的男人要知道,怎麼樣叫一個女人充份在她的好的狀態中去發揮,而把她多餘的東西去掉,這是一個能力強的作法。
大家試想一下,發脾氣能不能解決問題?有沒有比發脾氣更好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發脾氣會傷害自己,同時也會傷害到對方,沒有做到很好的健康規則,就容易傷害彼此。大家要有責任心,還要懂得健康的規則。大家知道哪個是基礎嗎?健康是基礎!
以健康為基點,考慮責任心。同樣有責任心,卻有兩種作法:一種有責任心的人,常常缺乏健康的概念,把健康做為一個盡責的本錢,通過一種失去健康的、損耗健康的方法來處理問題。另一種是有健康的基礎,基督教有句話「大廈建在沙石上?還是磐石上?」如果有健康的基礎概念,你在處理事情時想法就會不同,既不讓自己發脾氣,又能處理好,你會動腦想第二種方法、第二種方案。
你在人跟人之間,尤其在跟家人的互動中,家人是最近的人,你願不願意拿一把刀去捅他一下?或捅他的同時,對方再說兩句話,那把刀再回來傷到你自己?所以我們要學會,在愛護自己也愛護別人的前題之下,看看能不能改變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就像以前習慣用右手,今天換成用左手,變成同樣會使用左手和右手。
想養成一個對自己和別人都有益,處理方法的好習慣,這需要改變過去常常發脾氣、失去耐性,既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的作法,轉換成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同樣能達到目的的另一種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