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慧根的人卻不喜歡守規範,可以求修嗎?
學員提問:
一個有慧根的人卻不喜歡守規範,可以求修嗎?
師父開示
有慧根卻不喜歡守規則,那就是劣根性,有慧根就是能認識到,有些人連認識都不認識。你們有沒有發現,當你跟人講生命的時候,有些人一提就會有反應,有些人很麻木。有慧根和沒有慧根簡單說,就是當你跟人提健康時,他說:「你有病吧?」那就是沒慧根,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感覺,反而覺得你有問題。我們對健康付出,從學習到認識,到去改善它,就是有一定的根性。以求修來講,我們對生命開始認識,這就表示根性又大了。每個人的根性的大小,取決於有追求、有認識。
很多人叫鐵嘴的,什麼都會講,好像什麼都懂,但沒有一個肯做的,你認為這樣的人有慧根嗎?我舉個例子,一個成年人,要成家、要孩子,要一切的享受,成年人的東西什麼都要,但是就不肯盡責任,你認為這算不算是成年人? 同樣的道理,一個有根性的人不願意守規則,你們認為算不算有根性?一個有根性的人應該是很有自律性的。
什麼叫根性?就是要你偷東西你不肯偷,讓你出賣自己,你也不肯出賣,知道什東西是錢買不到,能夠「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那就說明有根性。有根性,就是你自己知道什麼很重要。你說一個人知道什麼很重要,但是還在出賣,你認為這樣是有根性的嗎?他說他是有良心的人,但是他出賣良心,你認為這個人算有良心嗎?
一個人賣什麼是最容易?出賣人是最容易的,你們認為守著做人的規範容易?還是出賣自己容易?做人難、學好難,學壞容易,是一瞬間的事情,只是一念之差。一個人的評價一直都很好,都沒有出賣過自己,突然有一天他轉變了,因佛家講的:「貪、瞋、癡」而出賣了自己。大家知道「見利忘義」這個詞吧?人不是從生下來,就開始見利忘義的,而是在人生走到某一個環節的時候,突然他認為可以用自己的良知、良心去換取更好的利益的時候,就見利忘義,開始出賣了。
在學生時代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出賣自己,你發現孩子都還說真話,很多人沒成家之前,跟父母的關係也很好,但「娶了老婆,忘了娘」,當自己成家以後,跟父母的關係就開始出現了裂痕,分出來你的和我的了。
哪個是父母的家,哪個是我的家,很多人成家以後會有這種感受吧?沒成家之前,跟父母的關係就真的是一個家,從心裡認為跟父母之間沒分的,父母說這個家,你說的也是這個家,當你成家的時候,你跟父母之間就開始分了,兩個家誰重誰輕?在心裡頭就開始失去平衡。
我們換個詞你們對照一下:「一個好人,卻常常不願意遵守法律。」你們認為這叫好人嗎?同樣,一個有慧根的人卻不喜歡守規則,你們認為這是有慧根的人嗎?都不是!
一個有慧根的人不會不喜歡守規則。偶而不守規則,是因為人難免有情緒波動的時候,經書說:「性最易擾邪,亂時最不易平靜。」我們平時很容易守規則,但當遇到一些事情衝擊心靈、不平靜的時候,人有時候會懈怠。所以一個有慧根的人,偶而因為遇到心靈衝擊,受到傷害的時候,會因懈怠而不守規範,這樣的人還是可以修行。
我們簡單這麼理解:不守規則、規範就是不守信用。一個有慧根的人而不喜歡守信用,這種人你們願意交往嗎?這樣的人你認為還用修嗎?做人如果沒有一個基本的信用,你們怎麼跟這個人打交道?說話隨心所欲,從來對自己說的話都不負責任,你們認為這算有根性的人,算成熟的人嗎?所以說我們常常要自己衡量一下,是劣根性?還是殘缺性?明知對而不去做的,你認為這是正常的嗎?
求修,本來就是叫人不斷的在正常情況中,要更加規範。在一般人的基礎之上更應該自律,加強自己的自律性。如果連普通一般的人都能做到的規範,都不能遵守,你們認為這人還能求修嗎?
比如說:一個人從來都不準時上班,說來就來,說不來就不來,在一個公司裡你認為這個人是個好員工,能當主管嗎?公司的員工,做的很好的後再往上走,從當小主管到大主管,到一個部門的負責人,這就跟求修一樣,求修應該是在健康的基礎之上,然後更上一層,不但自己守規範還能約束別人,這說明這個人真的有慧根。
慧根有幾個方面,分事業上的慧根、家庭上慧根、生命上的慧根、修行上的慧根。過去古人講:「修身、齊家、立業」分三個範疇。
實際來講,工作是訓練我們最基本的守規範的作法。我們從小開始學習,不管是家教還是社會的教育,到步入成年進入工作,承擔責任的一刻的開始,在事業上你開始學習守規範了。當事業這個規範把我們培養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們成家了,這個規範會影響到家庭,對家庭的一種規範。不管是嫁或娶,有人願意找一個在工作上、生活上不守規範的人成家?
大家去想一想,什麼樣的人才能真正叫有慧根?一個人在生活上、在家庭上很懂得守規範,在事業上也知道如何守規範,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長,在家庭也需要成長。
不管是男的或女的成家後,這個家的單元剛開始只有兩個人,等有孩子的時候,發現這個家庭就變了,從兩個人變成三個人或四個人,就開始有規範了。在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當中,我們如何去遵守這個規範,如何去善待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這都屬於規範。
你能說一個有慧根的人,卻不願意承擔責任嗎?我們把規範理解成信用和責任就很簡單了。問我可以求修嗎?我不知道這個問話是不是有問題?要不是前面有問題就是後面有問題,要不就是這個人不知道什麼是慧根,不守規則相對就是沒有慧根,如果有慧根,一定是一個守規則的人,如果不守規則只是偶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