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為人父母者的一堂課(中)

 
有些父母一方面控制孩子,另方面卻是無規則地給予孩子。孩子當然喜歡不斷得到東西或禮物,不喜歡被控制。人從小就有這種慾望,得到越多越好,誰阻攔他,他就會不喜歡誰,所以父母經常為了讓孩子傾向自己,而討好孩子,用物質收買孩子的心,造成孩子追求物質的習性。
 
善於引導孩子的父母知道,不要因家庭條件好,就讓孩子覺得應該得到得多,予取予求。孩子在花錢時,如果心裡沒有一定的負重感,是父母在教育、引導孩子過程中造成的偏激。
 
父母有錢,是父母自己創造出來的;當孩子尚未達到創造任何價值的時期,
就不能與父母有同等的物質享受,或物質待遇。否則,孩子從小認為所得一切都是應該的,
長大後就很容易失去平衡。將來他的能力不如父母怎麽辦?他的物慾已經達到了這個高度,
為了讓他平衡,只能由父母繼續替他彌補,如果父母不願或無法繼續替他彌補這個差距,
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怨恨,這就是為什麽孩子常常會失去平衡的原因。
 
想要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將來的人生裡,他們勢必會遇到某些問題,勢必要付出某些代價,
首先就是要在生活中就培養孩子責任感,養成以人為重的觀念。譬如說,孩子生病,或家裡長輩
生病的時候,要讓孩子看到、引導他懂得:「如果你不注意的話,將來也會生病。」讓孩子從小學習、
先入為導,加強健康的觀念,在他沒得病之前,就先知道生病的痛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