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做人的文化

「孝」後面還加了一個字,孝道或孝順。「道」是做人的一種規律,「孝」是晚輩對長輩盡責任的一種作法。

東西方文化不同,對孝道的理解也不同,例如在美國,子女十八歲後,父母的責任便算盡完了,就不再管孩子的事,接下來靠孩子自己,孩子結婚以後便離開父母,往後互相之間沒有責任的問題;在中國的社會,父母對子女的照顧似乎沒有上限,其實這全在於父母要不要劃出這條線。

與西方人談論孝道,常常會碰釘子,問他們:「你為什麼不去看看父母?幫幫父母?」對方反過來問:「為什麼?」

父母養育你長大,有養育之恩,做人應該回饋,在社會中需要回饋社會做義工,公民也有做公民的責任,所以為人子女的也有做兒女應盡的責任。但很多西方人不以為然,認為這個理論很奇怪,甚至嗤之以鼻。

孝順的道理是做人的文化,而不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西方文化中有些自相矛盾之處,例如中國人一看到烏鴉就覺得很倒楣,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遇到死亡或是不好的事情時,就會想到烏鴉。但西方人一般對烏鴉的評價很高,見到烏鴉就很喜歡,他們認為小烏鴉懂得孝敬老烏鴉,但現代社會並沒有要求一般人要盡孝道,所以儘管西方 人對烏鴉的評價這麼高,但卻不學烏鴉盡孝道之心。

美國法律要求做父母的不能打罵兒女,兒女成年以後,父母與兒女之間幾乎等於脫離了關係;中國人的法律不但沒有這種要求,還約束子女對父母要有敬養、孝敬的義務。美國的法律對於夫妻之間離異後,以及對未成年兒女,都有付贍養費的要求,卻唯獨對老人沒有擔負贍養的要求,這樣的法律只是單向的。

以美國來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兒女必須敬養父母的作法。在教會裡,教徒們拿出個人收入的百分之十,捐給教會,卻很少有人拿錢孝敬父母。與其說是法律條文的不完整,不如說是做人文化的不完整。

無論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只要是人都有做人的一個規律,這就是人倫。人倫是承前啟後的做法,不是單向的,不應該只有對兒女而沒有對父母擔負贍養的要求。

中國文化中保留著人性,是一個較完整的文化,這種文化包含著教育子女和贍養孝敬父母的雙重責任,是雙向的贍養,其中孝敬父母的做法就是做人文化中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