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福?

很多人說不清生命是什麼?人活著的義意是什麼?也不知道人為什麼會生病?健康該從哪兒著手?這些都是未知數,換句話說,很多人對生命的了解,是在一個無知或迷茫的狀態中。

有些人說自己有福,可是當你問他:「什麼是福?」他回答不出來。

古人說「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其實說的就是失去福,還是得到福的問題。

所謂「行善積功、行善積德」,積德就是積福,那是經過付出而得到的,然而付出也需要正確的理念和作法,行善積福,我們首先要確定什麼是「善」。如果一個人既出錢又出力,卻對別人的人生方向造成很大的困惑,這還算行「善」嗎?同樣,當我們開車或坐船時,一旦方向開錯了,能說:「我只是錯一點點,只錯了一個路口」嗎?人生方向錯了,面臨的就是病老死,不像開車可以迴轉那麼簡單。

古經說:「身存福存」,「福」在於人生命的成長,這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規律,理解了福,就知道麼我們為什有福。所謂劫造於人,其實福也造於人,要審視自己有福還是有禍,需要有大量的知識和正確的觀念,而正確的觀念,就是正確的公式,有了公式才知道怎麼做才能積福化劫。

人首先要學會審視自己,有什麼是好的,要保留下來;有什麼是殘缺不足的,需要去完善;又有什麼是屬於劣根性,需要去除。比如不認識電腦的人,學完以後,就認識了,認識了之後,從行為上也要去做,才能補足這部分的殘缺。

彌補認識上的殘缺,和彌補行為上的殘缺不同,有些人是「不知到」,知是認知的「知」,到是做到的「到」,既不認識,也無從著手,就是「不知到」;另一種是「知不到」,就是認識了而做不到;再往後,認識了也做到了,才是「知到」。一個知道自己有福的人,肯定是認識福,還知道怎麼做才能得福,只有做到了,才能從內心裡答出「知到」兩個字。

人的心靈就像古時的銅鏡,必須得打磨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反射出自己真實的一面;如果把銅鏡鑿個眼兒或鑿個坑,它就反射不出來了,那一個坑、一個眼兒都是殘缺,但也都可以修補。

只有通過修補,我們才會看到人活著的價值在哪兒,也會更清楚的知道怎麼去創造價值,從「不知到」到「知不到」,最後到達「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