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舌頭(上)

Albert Einstein Quotes

你一定很納悶,舌頭有什麼好談的?它不過就是躺在口腔裡的一塊肌肉。好吧,至少說話、咀嚼、吞嚥時,我們還曾感受到舌頭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們很少意識到舌頭的存在,也不覺得它對我們的身體有多大的影響。

現在,是你重新正視舌頭的時候了。

舌頭,其實是一個身體的大祕密!睡得好不好、腦神經穩不穩定、筋骨痠不痠痛、身體核心機能失不失調,舌頭都會一五一十地反映出來。換句話說,你身體骨子裡到底健不健康,看舌頭的狀態就知道。

不僅如此。如果你懂得訓練你的舌頭,透過有效的方法活化舌頭,你身體的狀態,將有全然不同的轉變!這,才是舌頭最關鍵的作用。

想一探舌頭這個隱藏於口腔內的祕密了嗎?

肌肉發達,神經靈敏

相較於其他各部位的肌肉,小小一段舌頭,可說是全身最結實、發達的一塊肌肉了!舌頭的肌肉性質,就如同章魚的觸腕與大象的鼻子,本身雖無骨骼支撐,但力道卻大又靈活。

不僅如此,在大腦12對的腦神經中,舌頭就連結了5對腦神經:三叉神經、顏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等,這在大腦管理層中佔的比例算相當高!有研究指出,舌頭運動時,大區塊的大腦迴路與皮質會被激活,此顯示舌頭與大腦之間的連結相當廣泛。

 

在所有這些腦神經的連結裡,有一個相當重要的連結,就是舌頭與呼吸中樞。而這,將是一個影響你睡眠健康的關鍵因素。

舌頭,調控你的呼吸

你知道嗎?人之所以能夠通暢的呼吸,真得要好好感謝舌頭!對於上呼吸道來說,舌頭是一塊很重要的「擴張肌」(dilator muscle),它負責維持我們上呼吸道與咽喉的通暢度。

在舌頭這塊肌肉集合體裡,底端的頦舌肌(Genioglossus)是最關鍵的部份!這塊頦舌肌不僅是調控舌頭動向的主要肌肉,更是舌下神經(Hypoglossal nerve)的連結端。因此,相較於舌頭尖端、舌頭上端來說,舌頭中底端才是決定舌頭運動與神經反應的重要部位。如果這塊頦舌肌失去穩定的張力,不管是鬆弛失靈或是異常擾動,你的呼吸就很可能大亂,尤其是在不省人事的睡眠期間。

不少呼吸神經生理的研究都共同指出,大腦中樞管控呼吸的運動神經元,與舌咽、橫膈膜部位的神經是連動的。當我們吸氣時,諸如舌咽神經、喉上神經、舌下神經、膈神經都會一起放電,進而引動上呼吸道肌肉、呼吸肌與橫隔膜的動作。

 

其中,舌下神經的作用之一,就是吸氣時接收呼吸中樞的訊息放電,刺激頦舌肌收縮,好讓上呼吸道擴張通暢。頦舌肌收縮時,上呼吸道會有幾個重要反應:

  • 增強上呼吸道肌肉的張力,使呼吸道壁堅挺
  • 增加上呼吸道的空間,使之維持通暢
  • 降低上呼吸道氣流阻力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我們的舌下神經與頦舌肌,在吸氣動作前就會開始動作(甚至早於橫膈膜)。這個現象顯示,舌下神經與頦舌肌會先早一步收到呼吸中樞吸氣的訊息,提前就讓呼吸道通暢,以利後續吸氣時氣流的通過。

上述舌下神經、頦舌肌與呼吸中樞、上呼吸道的調控關係,在日間或許運作正常,但到入睡時,卻很容易就變樣走調。

睡眠期間最常見的一個呼吸問題,就是打鼾。打鼾是一種呼吸過量的症狀。由於吸氣時,舌下神經與頦舌肌會特別活躍,因此,每當打鼾一吸氣過量時,舌下神經與頦舌肌就會異常放電,造成舌頭擾動得特別厲害。
 

實驗顯示,鼾聲若越大,頦舌肌的放電就更劇烈,腦波也更不穩定。( EEG: 腦波圖; GEN: 頦舌肌肌電圖; RESP: 呼吸週期)

更尤甚者,一但呼吸過量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吸氣的刺激超過腦神經的負荷,大腦就會傳遞「抑制」的訊息,導致頦舌肌與橫膈膜的運動趨近停止。當過度呼吸的情況解除後,頦舌肌與橫膈膜才會恢復正常動態。

 

為了讓頦舌肌「不睡著」、癱掉,研究者們可是各出奇招,研發出各式各樣刺激或拉持頦舌肌的治療方式,諸如開刀將頦舌肌前移、配戴如奶嘴式的用具將舌頭往前固定住(持舌器),或是在頜下安裝一個電流刺激頦舌肌(舌下神經刺激器)等,但這些治療方式的成效都很有限,且對患者來說甚至有點不人道。

這些治療方式之所以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就是它們都忽略了一件事:控制呼吸量。若要有效地控制舌頭,我認為必需雙管齊下:降低呼吸量,並且施與舌頭適當的壓力。如果沒有善加調整呼吸模式,舌頭就很容易陷入過度擾動(打鼾)乃至抑制不動(睡眠呼吸中止)的極端反應。

總而言之,這一整段舌頭與呼吸之間的討論,主要就是要讓你明白,你的舌頭跟你的呼吸是連動的:它不僅與呼吸中樞的運動神經元相應,更扮演調控上呼吸道的角色,確保呼吸氣流能通暢進出。我認為,一但我們把握舌頭這些關於呼吸的特性,我們甚至可以透過訓練舌頭,來重新調整我們的呼吸模式。此具體執行方式,我在後段將會詳細解釋。

 
舌頭,掌舵你的深層筋膜

除了呼吸之外,舌頭還有一個更「深藏不露」的祕密:舌頭,是身體深層肌筋膜的首端。

如果我們把整條深層肌筋膜視為一艘船身,那麼,舌頭的角色,就好比船舵。船身如果偏移簸,船舵也會跟著不穩 ;但如果掌好船舵,就容易讓船身穩定下來。我認為,舌頭的重要性就在於,它是一個我們調整深層肌筋膜,最關鍵的部位。

在解釋舌頭如何扮演這個掌舵的角色前,我們得先釐清一下,什麼是肌筋膜。

肌筋膜是一種結締組織,也就是中醫領域裡的經絡系統。在這套肌筋膜系統中,有一條核心軸貫穿人體中心,此在筋膜解剖學上,被稱為「深前線」(The Deep Front Line)。這條「深前線」的分佈,長到讓你瞠目結舌:它上從舌頭開始,一路連結你的心臟、肺臟、橫膈膜、腹腔神經叢、腰肌、肚臍、骨盆底、大腿、小腿,直到腳趾。
 

1428483378-3033857289_n  

   
 深前線實體解剖紀錄【大體解剖,畫面寫實,請斟酌觀看】

    這整條「深前線」,幾乎等同練氣者最重視的「中脈」,它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 貫穿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道與迷走神經系統
  • 拉抬內在的弧度,使腔體與關節能完全伸展
  • 穩定下肢各段構造
  • 從前方支撐腰椎
  • 在吸吐的呼吸過程中穩定胸腔

深前線圖 v.s. 中脈圖(從頭頂百會,一路往下貫通氣管、肺臟、心臟、胃、腎與膀胱。路徑與「深前線」相當重合。

 

簡單來說,這條「深前線」代表的,是身體核心結構與內臟各大系統的穩定度。如果「深前線」不平衡,失去適當的張力時,就會導致身體全面性地縮短,腔體與關節無法完全伸展,並出現一些負面的代償機制。常見的症狀包括:慢性蹠屈、高或低足弓、骨盆底功能不足、腰椎排列異常、呼吸限制、頸椎彎曲或過度伸直、顳顎關節症狀、吞嚥及語言困難,以及核心普遍崩塌等。

不僅如此,深前線的失衡會轉移到表淺層,導致表淺層的肌筋膜系統受損,結果產生關節與其周遭組織的退化現象。許多表淺層筋膜與骨骼的運作效率日漸低下,其實是深前線早已失調的警訊。但礙於「深前線」的失調很難透過肉眼從外表觀察到,直到表淺層筋膜損傷後,我們才可能發覺「深前線」的問題。

要調整肌筋膜系統的平衡度,活化肌筋膜系統,用藥物、貼片、食療都起不了多大作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施壓刺激它。施壓刺激的方法不少,如推拿、按摩、針灸等,但限制就是只能從體外,而且刺激時間不長。

更棘手的問題是:就「深前線」來說,由於它內埋在軀體中心,從體外根本無法按壓到它,且深前線裡內括的器官與系統,絕大部份都由自律神經控制,難以透過意識自主調控。

那,我們到底該拿「深前線」怎麼辦?這時,舌頭就非常重要了!

你觀察到了嗎?在「深前線」裡,有一個部位是唯一外露於體表、可用大腦控制、力道靈活又強大的。沒錯,就是那奇妙的舌頭!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舌頭能自主運用、力量又大、無骨骼侷限的特點,藉由直接施壓舌頭,來刺激「深前線」分佈的各個系統!不要小看施壓舌頭這件事,它可以活化的範圍,遠遠超乎一般從體外的局部刺激。包括:

  • 循環系統(心臟)
  • 呼吸系統(氣管、肺臟、橫膈膜)
  • 消化道(腰肌、腹部筋膜、腹腔神經軸,其中腹腔神經軸是腸反應的中樞)
  • 活化迷走神經(人體分佈最長、最廣的腦神經,支配呼吸、消化系統中大部份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