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從理解開始
「理解」路更寬
夫妻之間如果有多一份理解,多些好的想法,生活的路會愈來愈寬,愈來愈平坦;否則彼此猜疑,生活中產生的問題會愈來愈多,愈來愈沒法溝通,所以很多人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家庭問題很嚴重,歸根結底,原因無非來自兩方面,一個是生存,一個是生命;生存就是食衣住行,而生存的基礎是家庭,除了家庭,更上一層的就是生命。人和人之間,到底是以生命為重?還是以物為重?這個問題讓夫妻產生很大的鴻溝,如果兩口子都重於物,那人就成為一個兵器了,為了奪自己所愛之物,用語言互相傷害,很多人以為語言沒什麼,其實錯了,有時候講一句刺傷的話,比打一拳還嚴重,只是很多人沒意識到而已。
自我意識非道理
現今社會在人與人相處時,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共同點。大多數人的生活都處在小康以上的水平, 但是人跟人之間是不是講道理?如果人跟人相處的道理是一百,那麼我們在這一百當中,佔了多少百分比?有多少人懂得夫妻、父母、兒女、朋友之間的關係?很多人說:「我講道理。」那是以個人為出發點,用男人或女人的角度去講道理,你能說得通的「理」,不一定別人能說得通,這是因為「自我意識」讓人常常不自覺的開始強勢。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一種強勢的體現,有人把它做為彼此之間的一種風趣,所謂的玩笑,但是玩笑開久了,就不一定是玩笑,當生活中開始有了似是而非的玩笑,彼此就會用這種說假不假,說真不真的玩笑刺傷對方。
傷害人其實很容易,但對人有益處的做法和說法卻很難,就看我們是想完全覆蓋對方的生存空間,還是讓彼此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
如果大家都明確了生存和生命的目的,其實每個人的空間都很大的,但是如果理解不好,自己空間太大了,就把別人的空間覆蓋住了,在「我」的空間之下,別人的生存,只剩喜歡或不喜歡,這就意味著在一個家庭裡,人和人之間缺少了一個講理和溝通的平台。
達成共識皆大歡喜
無論在公司還是在家,大家都需要溝通,但如果一個人想溝通,另一個不想溝通,那就很難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在家庭當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種傾向性,誰都傾向於自己的想法,很少有人傾向於對方的想法。想在同一個平台上能講得通,不只是自己高興,對方也要能高興,如果可以達成這種共識,那就是一個不是道理的道理,雖然只是一個不是道理的道理,但只要雙方有了皆大歡喜的做法,道理也就不用去談了,因為對彼此都有益處。
在家庭或夫妻之間,常常存在這種不是道理的道理,雙方在情緒上都沒有影響,沒有傷害對方。比如說兩個人都喜歡抽煙,雖然知道抽煙對身體沒有益處,但兩個人都覺得健康不是很重要,都不限制對方抽煙,能達成共識,這就是所謂的不是道理的道理,喝酒也是一樣,還有很多這種「不是道理的道理」。
如果今天能把「不是道理的道理」想明白,就會明白一個不抽煙的人能接受另一個人抽煙,就是「不是道理的道理」。這就是大多數人認為的生存的空間,彼此之間達成了一種一致性。
有理解才有愛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傷害,不是來自於外界。同事或朋友,最多你傷害一次、兩次,不會超過三次,這是有限制性的,因為你心裡有數,而沒有限制性的傷害是在家庭,原因來自於不講道理。人常在不自覺中,強勢於另一方,這是最大的一種傷害。夫妻生活,就像開車有兩條道一樣,如果一個人開在中間,那另一個人是往左邊開也不對,往右邊開也不對,因為左邊只剩半個道,右邊也只剩半個道,靠哪邊都不行,如果能分男左女右就好辦了,這就是道理,男人靠左邊行,女人靠右邊行,彼此就能並行,也可以一方在前,一方在後,不會一方把另一方擠得只剩半條道了。
生活中霸道的人常會向另一人說:「你為什麼開錯道啦?」另一人說:「是你站在中間了,我站哪邊都是錯的。」霸道的說:「我沒有站中間,我認為這兩條道都是屬於我的。」如果生活中出現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產生愛的。
愛,是對他人有益才會產生愛,愛也會在理解之上。男女之間,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一種共識,就是所謂的理解,理解就會產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