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養生視訊交流會後記-撇捺人生
由於2016年一月份,首次舉辦的「北加州與台中、屏東」連線,風評甚佳,「台北、新竹、台南、高雄、中興新村、亞特蘭大」各書苑陸續加入,其內容之精彩、討論之熱烈可想而知。
北加州義工任毓平,以「人生的S線」為「撇捺人生」拉開序幕…
並精闢的闡述如何從「生活文化」(事業上、家庭)中,掌控健康與生命的品質,進而關注「醫學文化」,與追求「生命文化」。
毓平深入淺出的將「以修身為主」的「養生文化」帶入「家庭」與「事業」之中,使人擁有健康的觀念,進而帶動健全的心靈與健康的身體。
本月份的參與者,爭相分享心得,會後記內容豐富、獨到又多元,以下為各書苑代表分享:
世杰(台南):
感謝平平的用心引導, 以及大家踴躍的發言討論,向大家請益了,心存感激之意。
以下內容是會議中的原本的想法:
於會議中談到"立業",或許可用我們一般人常在講的「建立生存的條件」視之,可能會是比較宏觀的一個看法。
"齊家"這部分,則以「做好與人相處之道」視之,可涵蓋較廣的範疇,而不僅指於建立家庭。
以上"立業"與"齊家"兩者皆為「形而下」之學。
"修身"則以「超越自我為己任」視之,不僅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與不當行為,而是學習形而上之學也。
如此,不論"立業"是「加減法」--就如同面臨選擇"獲取物質多寡"的問題。
"齊家"是「三角幾何」--如同"處理人際間問題",常得考慮到多方的利益。
"修身"是「微積分」--如面對"超凡脫俗問題",就得平時累積相關能力等。這樣,三類問題就容易理解或分辨了。
人若能得"一"則為「大」。
而"一"是在「形而上」與「形而下」之間的明顯指標,亦指對人、事、物的平衡基準(屬有形基準),或是先天一炁(屬無形基準)。
人倘若選擇在"一"的基準之下,就很可能想能多得些什麼,如此就成「太」。易陷於"太"超過,而造成身心的不平衡,靈體必然不安。
若在"一"的基準之上,常與上蒼接應,就成「天」。容易獲得"天"祐,靈體自然能安住,身心就安然自得。
立昇(高雄):
「撇捺人生」把人的生活分為兩部分,就我個人感覺,與師父所說的"人、事、物"同屬「意法」的部分。
我們雖知道了觀念,卻不見得能做得到,我想這跟我們的智慧有關。唯有「增長智慧」才能使我們的言、行,發自內心的統一。
振文(台北):
<<立業>>“可以講道理”
有理行遍天下,無理寸步難移。只要辨才無礙,如碰釘時還可以閃躲迴避,所以是“加減法”。
<<齊家>>“沒法講道理”
在家裡常有道理講不通的狀況,又要天天面對。即使撞牆也解不了(躲不了),所以是“三角幾何”。
<<修身>>需有化解講道理及不講道理的深度(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有一個正確的養身養生方法,需要勤爾行之,所以更難如“微積分”。
荗霖(台中):
毓平學姐的精彩課程內容,及每位學姊、學長們的踴躍分享,使我獲益良多 。
在事業、家庭、 修身養性這三方面, 個人也深深認為家庭跟修身是比較困難的。
對於家庭而言,我覺得家庭不是辯論會場,而是給愛的地方, 只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了,不必三番兩次批鬥,使氣氛和諧最重要,如此才能維持良好的關係。
雨蓉(台中):
(雨蓉也發表了見解獨到、發人深省的分享,因文章較長 將另闢專文報導,敬請期待!)
雅菁(亞特蘭大):
人字的一撇一捺代表「 家庭與事業」需要平衡,如果顧此失彼的話,在生活中,尤其是家庭,易造成很多問題。「 撇捺」的平衡需要自我能力的提升,知道滿足點在哪,人生才能有第二事業--生命的追求,也才是真正有了方向、目標。
莊平(北加州):
認識毓平有十五、六年以上了,自從十二年前,孩子上大學後,就很少碰面。大約兩年前吧?再看到她時,讓我驚訝的是--從前那種飽受過敏折磨,無精打采的樣子沒了!
兩個星期前再見,不但精神抖擻、身材曼妙,歲月不但沒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跡,且氣色健康、神采奕奕、笑容時常燦爛。
當然這麼多年間,必定有許多的改變。想來,練書法和養生書苑定有可着墨之處。
毓平總結:人生的S線
「人生」是什麼?
「人生」就如陰陽魚中間的「S線」,
「S線」的開頭代表「生」;
「S線」的結束代表「死」。
自離開娘胎「出生」之後,我們就駕駛著自己這班「人生的列車」, 在人生的「S線」上馬不停蹄的奔向「死亡」,直到進墳墓那一天為止。這,就是「人的一生」......
這班「列車」,會經過許多不同的「車站」,
我們要允許「乘客」在不同的「車站」、
不同的「車廂」--上、下車。
有的同學在「這一站」「上車」了,
有的親人在「那一站」「下車」了,
雖然不願,但也無奈;緣深緣淺,罣礙無效,
那就放自己一馬吧!
今天的我們~
到底站在「人生的S線」什麼位置上?
離終點還有多遠?
在做什麼?
帶的走嗎?
仔細想過嗎?
*預告下次交流時間為美國4/30,台灣5/1,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