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慈濟「幸福人生」活動後記

講題:返老還少的秘訣
主講人:任毓平 養生書苑講師
日期:10/13/2019(星期日)
時間:2:00pm – 4:00 pm
地點:慈濟基金會|亞特蘭大支會
後記:龔大年 養生書苑義工
主持人闕美卿師姐與孫嘉蒞會長熱烈歡迎來自北加州的毓平老師蒞臨亞特蘭大。毓平老師也很感謝慈濟亞特蘭大支會熱心的安排今天的講座,她覺得很榮幸能在這麼莊嚴的佛堂舉辦這場講座。

毓平老師談起了三十年來教學的經歷,從1987年大兒子兩歲開始,就在中文學校教小朋友中文和西畫,最近七年才擔任書法國畫課老師。由於八、九十歲的公公婆婆過去20多年常常都會到北加州聖荷西老人中心參加活動與午餐,為了回饋社區,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都應邀在慈濟樂智學堂養生書法課程。

毓平老師有感北加州每年都有青少年因為課業與感情問題自殺,與硅谷地區高科技專業人士罹患憂鬱症、癌症與自殺的人數與日俱增,所以2018年改換跑道,從中文學校退休,積極推廣「養生文化與生命教育」,希望幫助大眾心靈健康,而能減少自殺的悲劇。
毓平老師因為從小家裡有傭人,她不熟悉做家務事。出國成家,生了兩個兒子後,突然覺得自己從白雪公主變成了仙度瑞拉,好像住在男生宿舍裡,每天有做不完的家事。
毓平老師曾經是無給薪的女人,一身兼十種角色,每個角色都力求盡心盡力,無奈體力跟不上。以前去佛堂做義工,做照客,傍晚開車回家精疲力竭,家裡的飯還沒煮,孩子沒飯吃。內外的壓力累的她喘不過氣來,身體也受到各種慢性病的折磨和困擾。她說:「我的完美主義與好強的個性讓我的身體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當時我覺得我的孩子差一點兒成了孤兒。我發現不能做一根油盡燈枯的蠟燭。」
愛,首先善待自己。她發現原來很多人和以前的她一樣,直接跳過自己,跳過夫妻、父母,直接跳到子女,或直接跳到大眾去做義工,家裡不顧上。毓平老師說,以前有位先生抱怨:「我的太太就像一座燈塔。」問:「當燈塔不好嗎?」他回答:「燈塔永遠只照亮著遠方,而我與孩子站在燈塔下面最黑暗,燈塔永遠照不到的地方。」毓平老師思索著:這樣忽略家人,熱心對別人,對嗎?

生命除了身體,還包含心靈。心靈好比是一個住在身體裡的小孩,枯竭的心靈常常在吶喊向身體求助,但是身體常常因為外界的責任疲於奔命,而麻木著,忽略了心靈的需求與吶喊。毓平老師發現很多人得病的原因不是吃不對或不運動,而是心病。

那麼,導致生病癥結到底在哪裡呢?
毓平老師覺得如果想要好病,必須抓住偷走自己能量的小偷。於是開始檢視與分析自己得病的原因。發現她對自己不滿意,並將對自己的不滿意,全反應在孩子身上。
有許多父母往往將自己做不到,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對孩子做得過多,不但傷害孩子,也傷害自己。父母不能剝奪孩子的生活能力,所以需要練習「放心、放下、放手、放人。」孩子學習需要「fun」;父母需要學習「放」。從「放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做起。
毓平老師說了個猶太人的故事。一個母親問孩子:「當遇到危難的時候,只能帶走一樣東西,你會帶走什麼?」孩子說:「錢!」母親說:「有一樣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氣味,卻非常重要,那是什麼?」孩子說不知道。媽媽說:「是你的命!有了命,才可以把失去的錢再賺回來。」 而中國父母大多對孩子說:「只要你好好讀書,其他都不要你做。」這兩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有何不同?
毓平老師覺得:從小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視孩子感情的需求和教他們建立人際關係,比學業成績與才藝表現更重要。當孩子長大成人後,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不會這麼快放棄自己的生命了。
毓平老師問兒子:「孩子,媽媽有沒有做一件讓你特別難過和痛苦的事情?媽媽可以改進。」做父母要敢於敞開心扉和孩子談心,打開與孩子的溝通管道。
2004年,有人偷偷跟毓平老師說「我不告訴妳是誰說的,她說妳老得像妳先生的媽!」她從此立志變年輕,立志要當先生的女兒!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她指著三張相隔十五年,沒有修過圖的駕照照片,事實勝於雄辯,她的確變得比十六年前還要年輕。」毓平老師除了她固有的熱心腸,十六年來認真地學習養護生命的文化知識外,加上七年前她將養生文化與心靈健康課程積極對外推廣,才有今天的成績。
毓平老師立志做一個明智的長者,齊自己的家人,廣種福田。她說:「當你的孩子問:一個男人應該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做媽媽的應該怎麼回答?」這就需要學習養生文化,我們需要瞭解家庭和事業和自身的關係。
她接著講了一個故事:小和尚在施主離開後,覺得椅子髒,就不停地擦椅子。老和尚就對小和尚說:「髒的是你的心裡,不是椅子。」並強調:觀念也需要環保!她舉了例子:有人為暖氣的溫度破壞了感情的熱度,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而產生爭執。

「不會說No!」是毓平老師抓到的第二個小偷。以前會因為怕得罪別人,常常答應力所不及的事情,在答應後又會自責和後悔為何要答應?內耗許多能量。她還給出了具體簡單「拒做濫好人」的解決辦法。對於超過自己承受力的事情,敢於說No!學習說:「對不起,基於什麼原因,我實在不行。」
一個孫子問:「奶奶,你和爺爺的金婚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現代的婚姻都維持不久?」 奶奶說:「因為過去的年代,如果東西壞了都是用修的,而現在的年代都是用丟的。」 幸福的家庭就要懂得儲蓄健康和感情的財富,光靠金錢是買不來的。
毓平老師家公婆、爸媽都非常長壽,一共有四個86歲到97歲的老人。在學習養生文化後,她和兄弟姐妹團結一心照顧父母。她的公婆、爸媽都支持她做講師,將所學分享出去幫助大家。
毓平老師說:「我的改變,讓孩子看到了學習的好處。兒子對她說:「雖然我不知道妳學什麼,但是我希望你繼續學。」
從毓平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學習養生文化,不但自己好病,變得年輕,而且家人也受益。做義工也要有智慧,不要做蠟燭,要做火把。她發願要當一個傳遞正能量的火把,拒絕做蠟燭。因為蠟燭是燃燒了自己,照亮別人,發光的時間和範圍很有限;而火把能傳遞,把愛心傳給下一個人,一起發光發熱。養生文化好比是生生不息的火把,每個人都可以受益。

筆者聽完講座,受益匪淺。我也願意把我所學與大家分享,做一個傳遞火把的人,歡迎大家看到此文分享給家人和親友。祝福大家:幸福安康!
任毓平老師和主持人闕美卿師姐

北加州養生書苑張長漢苑長、任毓平講師、慈濟支會闕美卿師姐與孫嘉蒞會長

任毓平講師、闕美卿師姐與來賓合影

慈濟支會會長、主持人與養生書苑義工合影

會場座無虛席

回答來賓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