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天下-日本京都-龍安寺

文化旅遊-日本-京都-清水寺

 
京都的清水寺是一所歷史比較久遠的佛教寺廟, 開山以來, 歷經一千兩百餘年.
清水寺位處京都市的東山區音羽山, 在京都車站的東北方. 與金閣寺, 嵐山, 二條城等地並列為京都最有名的觀光勝地, 同時也被列為古京都文化的世界遺產.

 
清水寺屬於日本佛教的 “法相宗” (法相宗為日本南都六宗之一), 以供奉 “觀音”為主. 清水寺始建於西元778年, 相傳是由當時的佛僧 “賢心” (後改名為延鎮)所創, 因得託夢, 入音羽山探訪得千手觀音真傳的 “行叡居士”. 相遇之後, 得當時已有200歲的行叡之託付在此繼續傳法. 後又取當地靈木刻製千手觀音像安置庵中以為供奉, 所以清水寺可以說 “行叡” 是始祖而開山則是 “延鎮”. 於西元810 年得到當時的日本 “嵯峨天皇”的勅許, 賜名 “北觀音寺”, 成為日本平安時代有名的觀音道場. (寺內供奉的千手觀音, 實際上有十一張面及四十二隻手)

 
清水寺於西元1063年因火災損毀重建, 到西元1629年之間, 中間經過共九次的火災和戰亂, 許多歷史文獻都已損毀不全. 於1633年由 “德川家光”資助而再次重建直到今日. 西元1914年由 “大西良慶” 任住持,正式成為獨立的北法相宗, 據說 “大西良慶”主持弘法70年, 於1983年圓寂, 享年107歲.
 
清水寺最有名的就是祂的本堂, 也就是當初供奉千手觀音之處. 依山而建, 前半部的清水舞台處於山坡, 使用了約139隻巨大的櫸木柱來支撐, 全數以榫接. 沒有使用一根釘子, 是為 “懸造”, 高大壯觀, 據說是根據觀音經所述而設計建造的. 從本堂舞台向下眺望, 京都的風景俱在腳下, 真的是令人心曠神怡.

筆者在參觀清水寺本堂舞台時, 感覺腳下的地板有一點傾斜, 仔細觀察, 發覺地面的確是往外下傾, 斜度雖然不大但是仍然感覺的出來. 只是不了解到底是為了排水而設計如此呢? 還是年代久了地盤下陷的結果. 花了一些時間尋求解答, 找到了一張模型設計檢討圖, 結果發現結構圖的舞台地面也有少許傾斜 (參考下圖), 結構圖是現代的產物, 反應出的是現在的結果, 所以原因為何仍然不得而知.
 
另一著名的景點就是 “三重塔”. 三重塔原本於西元1779年修建, 當時是一層塔, 塔上設有九輪, 故稱九輪塔. 據說是由長崎的一位女信眾所供奉. 於西元1822年改建為五重塔, 但是因為主事者的中途去世, 遂改為三重, 西元1836年完成. 到了西元1987年再度重建, 採用密宗曼荼羅造型, 色彩極為鮮艷. 塔中安置著大日如來的佛像.
 
清水寺是日本少數歷史長久的佛教寺廟, 從日本的平安時期直到現代, 建寺時是為「法相宗」, 中期改為「真言宗」, 直到西元1885年才又恢復為「法相宗」.
 
  今天的日本佛教已不如以前的那麼盛行. 原因是在1868年時, 明治維新政府下令 “神佛分離”, 也就是規定所有官方的祭祀一律採用日本的國教 “神道教”方式. 神道教與佛教不得混合.  結果造成了 “廢佛毀寺”的運動, 許多佛教寺廟被毀, 僧侶被迫還俗等悲劇. 宗教被政權利用和迫害, 在歷史上真的是層出不窮.
 
 

清水寺內托缽的僧侶, 一人背現向大眾, 不知為何.
 
 

 
 
 
 
 
 
 
 
                                               京都市街頭的少女們, 假日結伴出遊, 身著和服, 呈現了她們對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視與驕傲.
 
 
 
圖文: 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