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有前題

真愛是成全與付出,夫妻一方如果有不良嗜好,另一方是否要無怨無尤的接受?

我曾說過,真愛是成全與付出,但是同時我也強調過,夫妻要確立共同的人生目標。否則如果對方吸毒,難道也要成全和付出?對方想自殺,同樣不能用成全和付出以待。

換句話說,愛是相對而非絕對,愛有前題,不能因為愛而失去前提。

夫妻兩人如果人生觀大不同,他們的愛會如何?有共同的生活、生存目標,或對生命有共同的追求,是夫妻最重要的共識,這也是一個家庭的基礎。

夫妻之間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如何得知對方在愛什麼?如果對方每天找麻煩、跟另一方吵架、爭執,沒完沒了,這是哪一種愛?很多人因為不懂得愛,有時候會愛得很盲目。

中國有十二屬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已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戍狗、亥豬,說明人多多少少帶有某些動物的習性。好比蛇不但冷血,有些蛇還是毒蛇,如果遇到蛇一般習性的人,是否還要付出真愛?你會對著一條眼鏡蛇說:「我對你付出真愛,你要咬我,我就給你咬,你要我中毒,我就中毒…」你會如此去成全蛇嗎?不會,因為那是蛇,會傷害你。

成全與付出有前提,真愛是相對的,前提是要知道這個人值不值得愛,如果不值得,為什麼要付出?真愛是理性的愛,不是盲目的愛,要清楚知道,這個人有什麼地方值得你愛。

曾見一對夫妻,倆人經常吵架,不但吵架還互扔東西。我問他們:「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感情?什麼叫做愛?」問丈夫:「你告訴我,你愛她什麼?」他說不出來,問妻子:「妳又愛他什麼?」同樣答不出來。接著當兩人的面反問:「你們倆人在一起生活,到底為了什麼?就為了彼此傷害?」

如果一時糊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時候需要承受、寬容,但是前提是要知道你所寬容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經常性;還是偶而犯錯? 

父母有時也會犯錯,不能因為父母犯了錯,就不認他們為父母。人之所以犯錯,有時是被人有意誤導,他非罪魁禍首,他好比只是把槍,後面拿槍的另有其人。

有些人因為天生智商低,常常被人利用而犯錯,不能完全歸咎於他。有些人不是智商低,而是本身就有問題。有些人對人有益,有些人對人有害,我們要能在人群中分出有害和有益之人。

夫妻之間,要知道對方到底愛不愛你,也要知道什麼才是真愛。在大陸,夫妻間互稱「愛人」,想一想,男人要知道,為什麼選擇這個女人,為什麼要愛她?同樣地,女人愛一個男人,也要知道他值不值得妳愛。如果拿放大鏡看對方,都找不到一個愛的理由,是很悲慘的,何況還要在一起生活。

「家」這個字是寶蓋底下一個豕字,不要生活久了,夫妻倆人真的成為兩個動物,沒有生存目標,既不知人為什麼而活,也不知彼此為什麼一起生活,這是很可悲的事。

我講的比較深沈,但可以讓大家進一步思考,能坦然面對自己固然不易,想保持健康也很辛苦,欲延續生命、改變命運就更加艱辛,因為大多數人都很迷茫,只有少數人想走這一條路。

能夠清醒思考到這個層面,就是有福報、有緣分。其實,不論父母、夫妻、子女、健康、生命,甚至到宗教的問題,都跟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除了不可避免的生活需求之外,每個人剩下時間應該好好想想,如何妥善使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傷害?如此又回歸問題的根本:家庭。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不是難斷,是清官沒有搞清楚,到底人、事業、錢、哪一項重要,如果能搞清楚,他就不會為官,而會改行去修行了。修行讓人知道何者重要,何者則否,不為名利迷失方向。修行的人才能逐步清晰了解,人為什麼活著;能明白此點,夫妻在一起,就會減少爭執,減輕彼此傷害。

以癌症病人為例,他的承受力本來就很弱,如果夫妻之間還常起爭執,等於在傷口上抹鹽,雪上加霜。如果病人為對方而活,處處忍讓,對方卻整天強迫另一半去做不喜歡、違背初衷、違反健康、生命的事,即不值得為了這樣的人而活,因為病人還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種種親情,不是只有夫妻。

事不過三,不應包容經常性的傷害。一個人不知節制,做人沒有原則,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人與動物之別,所以無邊無際,以為誰蠻橫無理,誰就強勢。癌症病人身體不好,既強勢不過對方,又惹不起他,這已不是付出真愛就能解決的問題,甚至根本就談不上是一個真愛的問題。

一位癌症病人的家屬,要知道怎麼做,才不會對一個癌症病人造成更大的傷害,癌症病人也要想一想,你的伴侶在試圖做什麼?不能讓惡性的東西延續下去。如果一個家庭生活的問題比癌症病還嚴重,是不是需要治療?倆個人成家不是為了個人的慾望,更不需要去爭這種佔有慾和支配慾。

夫妻之間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既然要一起過生活,就要找出生活的共同點,不應做出攻擊性的行為。面對衝突,夫妻都應該拿出理性,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首先不要彼此傷害。

很多家庭都有一方強勢,總是企圖去扭曲另一方的人生,扭曲別人的人格。當然,有些情況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也確實沒有辦法。人活著要有人格,做人要有尊嚴,任何人都不可以輕易賤踏,就算父母有養育之恩,也不可輕易賤踏兒女的人格,何況夫妻。

夫妻的問題,需要從兩方面去判斷,也要看兩個人實際的為人。如果一方是從自己的角度,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去描述,那麼所陳述的觀點就不見得是對的。

夫妻之間,能過就過,實在不能過,可以另起爐灶,不見得一定要勉強自己忍痛之餘,還要去付出真愛。如果連愛的基礎都沒有,什麼成全、真愛,都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