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機的質變
練習時要專注,努力提高練習的品質,真正去補捉身體的感覺。練習時,身體炁機的狀態會隨練習品質而改變,此為炁機質變的概念。炁機有三態,一是藍火,二是黃藍相間,三是紅火。比如焊槍,初點燃時的火是紅火,加大火力後,火光經過紅藍相間階段越來越藍,終至全藍。練習品質也分初段、中段和高段三種,練習是炁機質變的過程,若能專注,通過身體可以感覺到,也可以判斷炁機的升級、質變。
好比燒煤炭爐,第一步是先點燃紙類的易燃品,下一步是加上劈細的柴,第三步再加上煤。練功的品質也是炁機的質變、升級過程。
有了這種炁機的概念與知識,接著就要懂得判斷。醫生看病需要經過診斷、才能治療,三百六十行,無論哪一行都要先學會判斷,就練功品質而言,大多數人仍在混沌期,沒有什麼感覺。若能認真的去感覺自己身體,感覺氣,像用心去認真感覺生活、人、事、物一樣,就能分出其中差別。例如吸塵器有一檔、二檔、三檔強弱之分,試試便知。
如果練習第一個小時內,有氣被固住之感,這是練習初級階段,此時感覺不累、輕鬆。一小時後,輕鬆感不見了,從氣固的階段,進入中級階段,炁機開始轉變,身體反而感覺被一股沈重的炁壓住,這是因為采炁的力量愈來愈大,身體發生的另一種變化,即所謂練習、炁機的升級,這種升級,能增強免疫能力,是身體體能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亦即健康財富增長。
欲增加體能,需要經過訓練,運動員接受體能訓練時,同樣會有酸、痛和不舒服的現象,這個現象是形體的體質在變化,體能在提升的過程。
每個人都可以用初級、中級和高級三階段,來衡量練習的品質。升級過程中,身體會相對的出現酸痛和不舒服的現象,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必然反應。練習由最初的氣固,感覺很輕鬆,到第二階段出現酸、麻、腫痛和種種不舒服的現象,等達到高級階段時,身體又會出現一股飄飄然、向上浮之感,這種氣機造成的感覺,有時會讓人有身體變小或者變大的錯覺。
多數人練功不易突破的原因,是不願讓自己身體有一種質變的超越,這種超越是通過練功,讓身體達到一個又一個階段的變化。很多經典中都曾描述這種身體變化,不過,經典中不會清晰地將這些變化劃分為一、二、三的步驟,這是因為考慮到人性善變,人的追求常常會改變,所以很多事情不便明說。
世俗的教育機制;包括家庭教育,一切的準備與培養,都是為了走入生活,走入世俗,而不是從生活、世俗中走出來。生活的改善、財富的多寡、房子大小、車子好壞,只是生活條件的一個量變,不是質變。沒有質變,自己本身身體、生命、命運若沒有改變,還是免不了要經歷病、老、死的過程。所以在生活中打滾,最多只能追求一個量變,不是質變。
「需求」和「追求」不一樣。人人都需要健康,但不是每個人都追求健康。行善首在於追求健康,從古至今,勸人行善都非易事,勸大家追求健康,只是初期教育,尚有舉步維艱之苦,反之,若是謀職或理財的課程,大家卻趨之若鶩。現代社會教育普及,但在生命領域裡,有關健康的正確理念尚在起步階段。
任何宗教裡的勸戒、教化,都不離重視健康、追求生命的完善,這需要先普及健康的理念,形成追求健康的文化後,接著談心靈文化,再接下來才可能談生命文化,這是完善生命的三個教育階段。不過,目前宗教文化只能籠統言之,無法形成具體教化系統,人願意接受各種不同的宗教儀式、讀經,但勸他追求健康,很多人卻無法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去練功強身,練兩天就半途而廢。
衡量健康狀態,與一般計算物質的方式不同,不能以數量計,也不能以目測為準。由體會「炁機的質變」過程,至少可以確立自己的練習的品質在哪個階段。練習需要不斷的升級,終有達到突破玄關、別有洞天的一天。